俞敏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順利召開
2016年11月27日,俞敏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順利召開。出席此次會議的嘉賓有北京大學中文系唐作藩教授、郭錫良教授、蘇培成教授,南京大學魯國堯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戴慶廈教授等各地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俞敏先生教過的各界學生。俞敏先生的哲嗣俞寧先生也從美國遠道而來參加此次紀念會,共同探討先生的學術貢獻,繼承先生的學術事業。
會議開幕式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李國英教授主持。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利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分黨委書記王立軍教授先后代表學校和文學院致辭。隨后,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王寧先生在開幕式上表達了召開此次紀念會的緣由,并對與會的各界嘉賓表達了真誠的謝意。在開幕式上,南京大學教授魯國堯先生講述了他與俞敏先生的交往歷程,以“正道而行,正言不惑”評價俞敏先生,并特別介紹了俞敏先生在臺灣推行國語方面的卓越貢獻。俞敏先生的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廣和教授也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為受到老師的諄諄教誨深表幸運,后輩們必定沿著先生的步伐傳承先生的學術精神,為中國語言學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上午,與會嘉賓以圓桌會議的形式主要就俞敏先生的學術貢獻、教學特點、精神品質等,展開座談。
北京大學的唐作藩先生回憶了他與俞敏先生上世紀80年代因中國音韻學研討會而結下的深厚友誼,唐先生此后常到先生府上請教問題,俞敏先生無論學問和品德都令人欽佩。郭錫良先生結合自己的學術研究,高度評價了俞敏先生在漢藏比較、梵漢對音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俞敏先生不但精通古今,通曉梵文、藏語等多門語言,而且能從材料、事實出發,得出頗具新意的探索和論斷。郭錫良先生認為,《漢藏同源字譜稿》是漢藏語比較研究的經典之作,值得后學的學習和研讀。蘇培成先生曾經因參加大百科全書的編輯工作,而結識了俞敏先生。在他看來,俞敏先生品格高尚,正直耿介,學識淵博,博聞強記,是難得的語言學全才。中央民族大學的戴慶廈先生高度評價了俞敏先生的《漢藏語同源字譜》,并把這篇論文列為研究生、博士生的主要參考作品。他同時指出,俞敏先生在漢藏語研究忠真正下了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我們非漢語研究樹立了榜樣。先生的優良學風和學術精神,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繼承。
俞敏先生教過的本科生里,南開大學的范亦豪先生以《一個學子眼中的俞敏先生》為題,回憶了六十三年前俞敏先生給他們上語言學概論的情景,“只記得俞先生手里捻著幾張卡片,聊天似的,就把那些深奧的理論問題和各種語言現象說得清清楚楚,我們聽得輕輕松松”;同時也見證了俞敏先生所遭受的政治禁錮,“從‘死不悔改’的右派,一夜之間被掛滿了一身的光環”。俞敏先生教給學生們的道理至今令他受益匪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呂啟祥研究員說,當初的語言學基礎課有幸碰到了俞敏先生來教,他重視對學生普通話的基本訓練,能夠針對語音上薄弱的地方對癥下藥,這種訓練使學生們適應了漢語拼音的應用,這他們那代人來說受用終生。
與俞敏先生曾經共事過的同事,北京師范大學的程正民教授回憶了俞先生講兒化、講音變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1946年,為了在臺灣更好地推行國語,俞先生在短短的時間內學會了閩南話、客家話,并能達到與人交流的程度。他認為俞先生取得重要的學術成就與他極強的語言感受力密不可分,是位不可多得的語言天才。社科院的張恩和先生,既是俞敏先生本科授課過的學生,也是俞敏先生的助手鄒曉麗老師的愛人,在學習、工作期間,都與俞敏先生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他說,俞敏先生是老先生里面很有魅力,很帥氣的人,講課從容幽默,說話非常舒服。他不只學問好,才華橫溢,在生活中也樂觀豁達。
諸位老師從多方面展開追憶,懇切真誠,感人至深。
下午的學術討論會,分成兩場舉行,主要圍繞俞敏先生的學術研究及學術成就、中國傳統語言學在當代的發展、漢藏比較與梵漢對音研究、語言學理論等議題進行學術報告。
會議第一場由施向東教授、朱小健教授主持,分別由蘇培成作《學習俞敏先生的<六書獻疑>》、張美蘭作《北京話口語詞口頭相傳與同詞異寫》、王澤鵬作《俞敏先生在詞匯學領域的貢獻》、儲泰松《“甘蔗”語源考》、崔樞華《<書譜>校注》、楊軍《<禮記釋文>“卝人”音注及相關問題》、高晶一《俞敏先生先驅單字雙音節白讀研究》、黃海英《俞敏先生的古“活”語言研究》、高永安《北京口語入聲字》等學術報告。
在會議第二場由聶鴻音研究員、齊元濤教授主持,分別由施向東作《俞敏先生在漢藏語言比較研究中的創見》、馮勝利作《站在前沿的學術巨人——俞敏先生的韻律語法思想芻議》、劉廣和作《梵漢對音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紀念叔遲師誕辰一百周年》、馮蒸作《大師的啟迪——回憶俞敏先生對我的教誨》、李建強作《<后漢三國梵漢對音譜>研讀札記》、孫伯君作《論西夏對漢語音韻學的繼承與創新》、陳鑫海作《西夏語第二小循環來源于前置輔音r的內外證據》、向筱璐作《試論沙啰巴譯<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咒語的版本來源》等學術報告。
報告現場,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熱烈而充分的討論。報告內容既有對俞敏先生學術本體的深入研究,又有對俞敏先生研究學術課題的發散性研究;既有商榷性探討,也有創造性發見。各類研究深入發掘了俞敏先生在訓詁學、音韻學、方言學、語法學、文字學、漢藏比較、梵漢對音等方面學術研究以及卓著建樹。
學術研討會結束后,俞敏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及學術研討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大會閉幕式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王立軍教授主持。美國西華盛頓大學俞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崔樞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李國英教授在閉幕式上致辭。俞寧先生回憶了跟著父親俞敏先生學習圍棋的日子,并表示通過各位與會專家、學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學術探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父親俞敏的學術成就。崔樞華教授在致辭中深切回憶了俞敏先生帶著學生一起作《薪火編》,力求新徑,薪盡火傳,這是俞敏先生對后來人的深切期盼和希望,并表示作為俞敏先生的學生,為這次紀念會的成功舉辦而歡欣鼓舞。最后,李國英教授總結了俞敏先生學術研究上的卓著建樹,俞敏先生憑著對語言學的敏銳直覺、對前輩學者的深厚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重要影響,是語言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語言學家。
這次紀念會一起緬懷了俞敏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探討了俞敏先生扎實的學術思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作為后學,我們需要有更開闊的學術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充實自己,發展師說,將先生之學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