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并召開《中華民國編年史》編纂會議
2016年1月10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大會在人文樓3層會議室舉行。著名史學家戴逸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先生,我校副校長洪大用教授,北京大學羅志田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朱漢國教授,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副所長,步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鄭利強董事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我校國際關系學院王續添教授,以及楊念群、夏明方、郭雙林、馬克鋒、朱滸等歷史學院師生和《中華民國編年史》課題組成員約4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劉后濱教授主持。
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民國史研究所成立的緣起,強調這是立足于學校長遠發展目標、依托人民大學的史學傳統與現有學術資源,醞釀多年并得到學校領導鼓勵和大力支持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學院同人對中國史學發展趨勢的積極回應。它主要以原歷史系的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的研究人員為基礎,整合學院和學校其他相關研究者而成,希望能通過本所的建立,進一步凝聚、發展和壯大學校學院現有的民國史研究力量。他還具體介紹了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后的遠期目標和近期規劃,表示除了整體把握民國歷史的全局、從編年史等基礎性研究工作著手外,研究所還將以北京政府時期的歷史為研究重點,發揚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固有特色,努力開展民國時期的北京史研究,并積極建設以民國時期社會調查為中心的數據庫等,目標是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民國史研究的重要綜合性學術平臺。
洪大用副校長代表學校對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并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高度評價了歷史研究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以及民國史研究所具有的獨特學術價值和突出的現實意義,并結合人民大學自身的歷史與學術傳統,指出其構成為人民大學歷史學科新的學科增長點的內在價值,他還就北洋時期民國史的重要性、我校中部校區“段祺瑞執政府”的特殊歷史資源之發掘利用等問題,闡發了自己的見解,希望民國史研究所能夠積極整合我校在近現代史研究上的優質資源,增強我校清史-民國史-中共黨史的學術集群優勢,成為我校“人文學科振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積極因子,為人大的人文社科研究的整體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他同時表示,學校也將會盡可能地為民國史研究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更多的支持。
戴逸先生對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感到欣慰。他回顧了人民大學歷史學科的發展歷程,并結合自己年輕時研究抗戰史和革命史的經歷,充分肯定了重視民國史研究對于完善人民大學中國史研究整體格局和歷史學科整體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對民國史所的建設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強調民國史研究任重道遠,研究者務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他鄭重地贈給民國史所同人“真實”和“廣闊”四個字。真實,即要求歷史學者堅守求真的原則,這對于與現實政治聯系極為密切的民國史來說,尤為難能可貴,在此基礎上做出理性思考,方能對今人和后人真正有益;廣闊,即希望研究民國史的學者具備廣闊的視野和胸懷,這乃是那個時代古今中外交匯的歷史本身所提出的內在要求。他認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有望把握民國歷史的整體。
楊天石先生指出,人民大學歷來是歷史研究的重鎮,人大的一大批老專家、老教授如彭明、孫健等先生在民國史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大陸民國史學科的開創者李新先生,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和領導,后來他調到如今的社科院(當時屬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組建了中華民國史課題組。人大成立民國史研究所,的確是對本校學術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廣大,必將有助于推動民國史研究走向新的高度。他結合自身長期的研究經驗,強調在開展民國史研究時要以實事求是為標準,始終秉承求真原則的重要性和難度。他還特別希望,人大的民國史研究所的發展,今后應當特別接續戴逸先生等所開創的清史研究所的優良傳統,同時要勇于開拓,進一步深化和提升民國史研究水平,再創學術輝煌。
羅志田教授對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贊同人大民國史研究所自我設定的主攻方向和發展目標,認為北京政府時期的民國史與晚清史接續,正好填補人民大學歷史研究的兩個強項——“清史”與“黨史”的某些空檔,而這一時期的歷史研究恰好也是學界的薄弱環節所在。同時,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北京史研究也意義重大、內涵豐富。雖然目前上海的研究很受重視、成果眾多,但其實北京的重要性和研究價值不僅不亞于上海、甚至還可能超過上海,選擇北京政府時期的民國史和民國時期的北京史作為重點研究方向,既有學術眼光,又有地域優勢。
金以林研究員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也對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和支持。他在回顧以往人民大學與近代史研究所長期合作進行民國史研究的基礎上,認為人民大學成立民國史研究所,理所應當、勢所必至。并表示一定要一如既往地繼續保持和發展這種合作關系,在創辦學術刊物等交流平臺方面,共同努力,為民國史研究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朱漢國教授則強調,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搭建了一個新的重要的學術平臺,這對于整個民國史學界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和好事,兄弟院校也為之高興。以后應當充分利用北方(特別是北京地區)的地域優勢與豐富的民國史資源,開展整合性研究,共同推動民國史研究的發展。
人大國關學院的王續添教授從社會科學角度,闡述了民國史特別是民國政治史研究對于政治學、國際關系等學科發展和建設所具有的基礎性意義,并表示作為校內成員將積極參與民國史研究所的各種學術活動,自覺地為建設民國史研究所出力。他希望民國史研究所同樣要注意1927年后的歷史,以進行更具整體性的研究。他認為已列入中國人民大學重大規劃項目的《中華民國編年史》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可以為進一步編纂民國史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鍛煉隊伍。他還對民國史研究所的制度化建設,提出了其他有益的建議。
步印文化傳播公司的鄭利強先生最后發言。他認為當下社會與國內民眾對于民國史有著巨大的興趣,這一領域的研究前景廣闊。他建議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在重視學術研究的同時,也應該加強普及歷史知識的力度,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工作,為民國史知識的正確傳播做出貢獻,并表示,步印文化傳播公司將為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資金支持。
隨后,戴逸先生與洪大用副校長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揭牌。接著,楊天石先生與黃興濤院長共同點開了民國史研究所的網站。黃興濤院長還與步印文化傳播公司的鄭利強董事長簽訂了合作協議。中午12點,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大會圓滿結束。
下午2點,《中華民國編年史》課題組成員十余人,在課題負責人黃興濤、郭雙林、馬克鋒教授的主持下,于人文樓三層會議室舉行了《中華民國編年史(北京政府時期)》第二次編纂會議。各卷負責人就全書框架設定、條目選擇、史料與表述、工作進度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為下一步的編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編纂會議于下午5時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