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慶祝建院十周年 “國學教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10月16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慶祝建院十周年“國學教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國學館報告廳開幕。自2005年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作為國內首個以國學命名的學院,在國學高等教育、培育優秀國學人才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
當天的研討圍繞國學教育與研究展開,旨在進一步探索國學教育模式,完善國學學科體系,深化國學研究。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鄭堆,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杭州師范大學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何俊,復旦大學哲學院院長孫向晨,中國社科院資深學者陶文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史金波,中國人民大學原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黃克劍教授、原國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家洲教授、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教授等專家學者和長期關注并扶持國學教育的程十慶等校友出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開幕式前會見與會的專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內蒙古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深圳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知名學者參加研討會。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楊慧林教授主持開幕式。
洪大用副校長指出,國學院成立十年來篳路藍縷、銳意進取,對國學教育和研究作了有益探索,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子。當前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偉大復興離不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離不開中華傳統積累歸納的博大精深的學術傳統。人大國學院立足當下中國,在“破”傳統藩籬的基礎上著眼于當代環境下的“立”,十年來一直堅持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基礎上繼承國學的優秀傳統,同時吸收近現代西方科學、民主的先進思想,重塑國魂。今天,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光大,中華文化一定能夠再現輝煌。他希望人大國學院能夠抓住機遇、潛心治學,扎根中國、銳意進取,為中華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烏云畢力格代表國學院致辭。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是新時期最早建立的教學與科研并重的、富有特色的國學院,成立后始終倡導“大國學”“新國學”的理念,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過程中,通過國學深化對中國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并做出合乎時代精神的定義,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在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開展國學教育的同時,人民大學國學院始終努力探索和完善國學學科體系。國學院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新的學科生長點和對外交流的名片,將以建院十周年為新的起點,繼續堅持和完善“大國學”理念,以國學學科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漢語古典學、西域古典學的學科調整方案。國學院期待與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共謀發展,共同迎接新時期國學教育發展的美好明天。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代表兄弟高校國學院發言,對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賀。他回顧了高校國學研究機構發展的歷程,強調了國學學科設立的重要意義,希望由人大國學院牽頭,在各高校國學院的共同努力下,推動國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他表示,在國學復興的背景下,人大國學院的成立以及十年的發展是一個標志,也是全國高校的國學院和國學研究機構的翹楚,祝愿人大國學院能夠越辦越好。
人民大學國學院首屆畢業生代表郭文儀博士在發言中分享了在國學院十年學習生活的點滴。“在國學院這個大家庭中的收獲一直深深留在我的心中。因此無論工作多么忙碌,無論生活機遇如何,無論現實如何使人挫敗,都能保持對真理的堅守”。她向為國學院建設付出心血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希望能夠為推動國學院和國學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自建院之初就資助設立“詠而歸國學獎”的校友代表程十慶表示,自己見證人了人民大學國學院的成立發展,為國學院十年來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希望國學院越辦越好。
開幕式上頒發了“詠而歸國學獎”,洪大用副校長和程十慶校友為馬子木等12名獲獎學生頒獎。
在大會交流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遺產》原主編陶文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史金波,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著名思想史專家陳來,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黃克劍分別圍繞“對當代古典文學研究的幾點看法”“國學與西夏學”“國學熱的意義”以及“我所理解的國學”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
當天下午,與會專家分為“經學與子學組”“歷史組”“國文組”,圍繞當前國學教育中的熱點和相關學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在經學與子學組,與會專家學者作了“知止觀念與文化認同”“雙重本體型塑現代價值基礎”“從馬一浮先生的群經統類選目看宋明經學”“國學學科建設問題”等主題發言;在歷史組,與會專家學者作了“中國神靈監督下的善惡報應信仰——早期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比較”“《宋書·劉義慶傳》‘世路艱難’瑣議”“走出民族主義史學”“‘鮮卑’、‘室韋’音與意——兼論王沈《魏書》關于鮮卑與烏桓的起源”等主題發言;在文學組,與會專家學者作了“陳寅恪詩歌生命精神”“子不語怪力亂神:神怪小說創作的精神桎梏與解套策略”“談柳永《樂章集》整理中的幾個問題”“韓愈的師道觀與韓文情感結構” 等主題發言。
國學院首任院長馮其庸為國學院十周年研討會題詞“國運昌隆,國學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