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十一)

11、歷史臺灣第6期

20140615_005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出版單位: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臺灣涉外關系專刊】

【論文】
17世紀后半的漳州海商與通事(翁佳音)
從臺灣的鄰島到鄰國:西方古地圖中的「巴丹(Batan)」島與「巴士(Bashe)」海峽名稱考(李毓中)
李仙得略傳(John Shufelt撰,林淑琴翻譯)
閑談1650年前后留下旅臺見聞與游記的歐洲人士(康培德)
是誰遇見誰?從異文化主題展看臺灣文獻的展覽運用(吳佳霓)

【新書介紹】
李仙得《臺灣紀行》(林欣宜)
尤漢那·諾姆斯《福爾摩沙圍城悲劇》(石文誠)
何內·科邦《北圻回憶錄:清法戰(zhàn)爭與福爾摩沙》(林孟欣)

12、古今論衡第25期

FN_cover25_20131206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研究討論】
另類醫(yī)療史研究20年——史家與醫(yī)家對話的臺灣經驗(杜正勝)
匈奴語「比鞮」、「卑鞮侯」(卓鴻澤)
甲骨文與公眾考古學(臧振華)

【文獻輯存】
唱新聞、說時事——聽聽一二八淞滬戰(zhàn)役景事(湯蔓媛)
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藏秦漢碑拓初探(張忠煒)

【讀書札記】
近世中國焚書或反印刷言論的若干斷想(王泛森)

【研究專論】
中國地質學及史前學發(fā)展初期之國際性格——從德日進寄至法國的一張餐卡看起(戴麗娟)

13、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9期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王嗣槐《太極圖說論》研究(呂妙芬)
袁枚《隨園詩話》編刻與版本考(黃一農)
朝向「后人類詩」——陳克華詩的科幻視域(劉正忠)
「病體中國」的時局隱喻與治療淬煉──論晚清小說的身體/國體想象(顏健富)
誰不是文藝復興人文學者?(花亦芬)

14、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匯編第23期

20140615_007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海南島民間信仰踏查記(張珣)
馬祖莒光花蛤節(jié):邊境島嶼如何探索未來(曹以勛、林瑋嬪)

15、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4卷第4期

20140615_008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出版單位:臺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內容簡介:

歐盟擴張對于歐盟國家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效果之研究(林祖嘉、譚瑾瑜)
十八大后習近平掌軍執(zhí)政的前景(由冀)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候選人之競選文宣策略(鈕則勛)
中國大陸政府與市場驅動的兩岸產業(yè)分工轉變:以手機產業(yè)為例(蔡青蓉、李志強)

16、成大中文學報第42期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出版單位: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墨家兼愛思想之嬗變——從「兼」字涵義談起(劉文清)
嵇喜〈嵇康傳〉作意蠡測(江建俊)
南國行旅與物我對話——李德裕罷相時期的辭賦書寫及其困境隱喻(許東海)
從宋代(10-13世紀)禪師擬寒山詩論「寒山體」的內涵轉變(黃敬家)
藍鼎元傳記數據考述——兼論其〈紀水沙連〉之內容與意涵(顧敏耀)
南溟、離散、地方感:楊云史與使節(jié)漢詩(高嘉謙)
怕死不來番:海南族群《過番歌》研究(蘇慶華)
臺灣虎姑婆故事之深層結構——以自然與文化二元對立觀之(簡齊儒)

17、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4期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因果邏輯與章法結構(陳滿銘)
毛子水《論語今注今譯》析論(陳金木)
未去殖下的大歷史書寫:反思1990年代香港文學讀與寫的困局(陳潔儀、余非)
博學高才,卓犖不羈——金代趙可詞之情感意涵及創(chuàng)作心態(tài)析論(陶子珍)
從〈報任安書〉看司馬遷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李秋蘭)
論王安石崇尚周公人臣之勇——以《詩經新義》為本(廖育菁)
劉師培〈報任安書〉析探(吳聲佑)

18、新竹風城二二八

20140615_009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作  者:張炎憲等 采訪記錄

出版單位: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內容簡介:

  新竹地區(qū)在228事件中,是比較平靜的地區(qū),涉及范圍較小,傷亡人數較少,受難者大多為一般庶民,沒有顯赫事功。所以在228事件的討論中,常被忽視,認為不足與其它地區(qū)相提并論。但歷史意義不能以死亡多寡、涉及范圍大小來論斷;生命價值更不能以出身、地位、財富之不同而有高低。

  新竹地區(qū)228事件,以往雖有零星報導,但是缺乏整體研究報告。本書依據個案一一尋訪受難者及其家屬,收錄新竹地區(qū)11位見證者,18位受難者的228事件證言。口述歷史紀錄的可貴是保留受訪者的觀點、感情和經歷,描繪出當時的情境。這些記憶可能因為年代久遠而記憶不清,或因個人因素而有隱晦膨脹,未必能呈現真正史實。但其庶民性格和民間觀點,卻能突破官方說法,聽到不同于官方記載的聲音,而凸顯歷史的多面性及意義。

19、荀子禮治思想的淵源與戰(zhàn)國諸子之研究

20140615_010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作  者:佐藤將之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統(tǒng)治天下人民的帝王:《墨子》的「兼」與《荀子》
序 言
第一節(jié) 〈兼愛〉的主題是否為「兼愛」?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早期文獻中的「兼」
第三節(jié) 墨家的「兼」與「兼愛」:治理「天下」之君德
第四節(jié) 《荀子》的「兼」
小 結

第二章 天人之間的帝王:《莊子》的「道德」與《荀子》
序 言
第一節(jié) 過去對《荀子》與「道家」思想關系之研究
第二節(jié) 《莊子》和《荀子》之間的思想關系與「道德」
第三節(jié) 《史記》中的「道德」和司馬遷對莊荀思想的評論
第四節(jié) 《論語》、《孟子》及《郭店老子》中的「德」概念
第五節(jié) 《莊子》「德」概念之特色
第六節(jié) 《荀子》「德」和「道德」概念的特質與《莊子》
附 論 定州竹簡《文子》「道德」概念的思想特質
小 結

第三章 教化人民的帝王:《管子》「經言」諸篇的「禮論」與《荀子》
序 言
第一節(jié) 過去研究對現本《管子》及其與《荀子》之間的思想關系之主要見解與問題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造「能自律自規(guī)」的人民:〈牧民〉的思想特質與《荀子》
第三節(jié) 君王的境界與條件:〈形勢〉的思想特質與《荀子》
第四節(jié) 人民的管理與教化:〈權修〉的思想特質與《荀子》
第五節(jié) 從「一國之制」到「天下之制」:〈立政〉的思想特質與《荀子》
第六節(jié) 作為達成資源的公正分配之朝廷:〈乘馬〉的思想特質與《荀子》
小 結

第四章 具備神明的帝王:《管子》諸篇中的禮論與《荀子》
序 言
第一節(jié) 《管子》禮論的整體特色
第二節(jié) 《管子》中〈君臣上〉和〈君臣下〉的政治思想與《荀子》的禮治思想
小 結

第五章 效法天地秩序和體現文明秩序的帝王:《呂氏春秋》的「理義」與《荀子》的「禮義」
序 言
第一節(jié) 過去《呂氏春秋》和《荀子》「理」的研究評述
第二節(jié) 《呂氏春秋》的「理」和「理義」
第三節(jié) 《荀子》的「理」概念與「禮義」
小 結

第六章 《荀子》的「性」論與《韓非子》的人論
序 言
第一節(jié) 當代學者針對荀子與韓非之間關系的觀點
第二節(jié) 《荀子》與《韓非子》的「性」概念
第三節(jié) 《荀子》及《韓非子》的「人」觀
第四節(jié) 韓非「人趨利避害」的思想來源
小 結

結 論

20、遲來的后殖民──再論解嚴以來臺灣小說

20140615_011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作  者:劉亮雅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導論:再思臺灣后殖民

第一部分:重寫臺灣國家歷史
施叔青《行過洛津》中的歷史書寫與鄉(xiāng)土想象
施叔青《風前塵埃》中的另類歷史想象

第二部分:原住民書寫與自然書寫
田雅各布短篇小說中的自我另類民族志表達與文化翻譯
對神秘與現代的曖昧矛盾:吳明益的短篇小說

第三部分:女性鄉(xiāng)土想象的新貌
鄉(xiāng)土想象的新貌:陳雪的《橋上的孩子》、《陳春天》里的地方、性別、記憶
女性、鄉(xiāng)土、國族:以賴香吟的〈島〉與〈熱蘭遮〉以及李昂的《看得見的鬼》為例

第四部分:國族與性別的交纏交錯
陳玉慧《海神家族》里的另類歷史想象:跨國流動中的國族與性別
遲來的后殖民:賴香吟解嚴小說中的知識菁英和底層人民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奎县| 龙口市| 怀集县| 睢宁县| 丹棱县| 庆云县| 晋城| 承德县| 上思县| 晋宁县| 平罗县| 绵阳市| 浦县| 临漳县| 霸州市| 合作市| 海安县| 顺平县| 温泉县| 云霄县| 稻城县| 定兴县| 太湖县| 丘北县| 沾益县| 武定县| 蓬安县| 衡山县| 井研县| 公安县| 天镇县| 长武县| 兰考县| 北安市| 张家界市| 中牟县| 深水埗区| 监利县| 横山县| 嵩明县|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