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吉光片羽憶張暉

逝者張暉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

  3月15日下午4時26分,杰出青年學者張暉因患急性白血病,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辭世,年僅36歲。 他遽然離世的消息,讓眾多同輩學人唏噓垂淚。

  張暉愛讀書,好古典文學,高一下半學期始沉迷《紅樓夢》,開始研讀錢鍾書的《談藝錄》和《管錐編》。書評人維舟和張暉相識已有21年,1992年他們考入同一所高中,且前后桌,兩人常一起貪婪地閱讀課外書籍。那時的語文老師覺得張暉“有點奇怪”,語文成績平平,但和別人不同,交來的周記有時像學術札記,而不是類似“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到了高二下半學期,全班同學皆知張暉迷戀紅學、錢學與古典詩詞。高三時,維舟偶爾得到一本很舊的龍榆生著《唐宋詞格律》,兩人如獲至寶,翻來覆去地看,即便在高考前夕,他們都沒有停止填詞。而這,也是張暉對龍榆生感興趣的最初起源。

  進入南京大學文科強化班后,張暉讀書愈發不可收拾。暑假回家兩周,老同學約他出去玩牌消遣,張暉也只說自己忙。大二那年,他花四百大元買下龍榆生主編的一套《詞學季刊》,然后在給維舟的信中,越來越多地讓他幫忙搜尋抄錄龍榆生在廈大期間的文章資料,或又詢問他新買的《陳寅恪詩集》中有無關于龍氏小五柳堂的史料,等等。1997年9月,張暉來函告知維舟:“近來搜羅龍榆生資料,其人投靠汪偽,又為一代巨匠,頗值研究,弟欲為撰一年譜。”除了搜羅資料,張暉也去拜訪龍榆生之子龍廈材和龍氏門生,后更是得到了龍氏后人全副相托。

  大三快結束時,張暉編撰的《龍榆生年譜》終于大致完工,寄給北京大學教授吳小如。與他多次通信的吳先生這才知道,原來這只是他大三的學年論文。吳小如對這部年譜的評價,讓許多人知道了張暉的名字。2001年5月,《龍榆生先生年譜》由學林出版社出版,全書23萬字,這是張暉學術研究的開端。

  張暉在南京大學繼續攻讀完碩士后,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念博士,200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08年成為臺灣“中央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后。

  近兩年,張暉學術之路走得愈發穩健,學術成果尤其多。用同事張劍的話說:“張暉正處于學術的爆發期和成熟期,且格局、視野與時人迥然不同,上天哪怕再給他十年時間,相信他都會為學術界奉獻出具有范式意義的著作。”除了諸多已問世的著作,同事和朋友在整理張暉的遺著時,發現他還有兩部未刊稿《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和《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兩部即將由三聯書店出版的《忍寒廬學記》、《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文集》,以及兩部尚未完成的遺稿。

  勤奮刻苦,縱心典籍,這是張暉給同事留下的最深印象。

  由于都對近代文學感興趣,同事楊早和張暉會不時聊聊學術,只有在這個時候,張暉才會神采飛揚。楊早眼中的張暉性格內向,不喜打攪他人,更不愛八卦,平日里除了做學問,似乎就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去年底,中國社科院開年會,晚上大家出去泡溫泉、唱歌、玩“殺人”游戲,而張暉卻在屋里和另一位同事談了4個小時的學術問題。

  大概前半年,張暉有過頻繁的感冒、發燒,大家都以為只是小病;之前他也因眼底出血看過醫生,但也以為只是用眼過度,多休息就好。細細回想起來,編輯部的同事們都后悔沒有多長個心眼,沒發現這半年來,張暉的話特別少,基本不怎么說自己的事,大家聚餐時也吃得不多。

  張暉一門心思做學問,可也逃不過生活的重壓。按照副研究員的職稱,社科院每月發的工資不過3千多元,張暉是家中獨子,年邁的父母亦均無工作,北京房價高企,經濟壓力可想而知。前陣子,張暉父母從上海來北京,小房子住不下一家幾口,張暉忙著換房搬家,中途還經歷些許波折,甚是繁擾。家中孩子才兩歲,常常得哄完孩子睡覺,他才能坐在書桌前開始自己的研究。或許,正是這種勞累、焦慮和壓力壓倒了他。主治醫生說,急性白血病和過度勞累有著密切關聯。

  “張暉之痛,是所有年輕學者的痛”,同事施愛東說。年輕學者,上有老,下有少,待遇低,壓力大。按張暉的學術成果,若在普通高校,完全可評教授,然社科院每年的職稱名額極為有限,從進社科院到成為副研究員,張暉花了6年時間。而職稱不僅決定著工資,也對申報國家課題有影響,甚至高校請其上課都有困難……他的另一位同事則表示,張暉感受到的應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壓力,這些影響還在其次,應是來自精神層面的肯定、榮譽獲得之難,以及在整個學術體系晉升的困難讓張暉焦灼不已。

  親朋戚友至今仍然希望噩夢般的3月15日能被一只手抹去,希望抹去這一天,張暉就不會被病魔給帶走。14日下午,張暉因皮下出血到北京市海淀醫院就診,驗血報告出來后,醫院建議他轉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當時他還能自如活動,可到了傍晚,正在醫院等待檢驗結果的張暉開始吐血、昏迷。第二天上午,楊早等同事趕到醫院時,醫生在會診后已經放棄了治療。

  英年早逝,遽歸道山。中山大學教授吳承學剛看到張暉發來的擬參加今年10月第四屆中國文體學國際研討會回執,論文題目是:《死亡的詩學:南明絕筆詩初探》。“這是他最后想寫的文字!令人扼腕,令人感慨!這難道就是詩讖嗎?痛哉!”

  3月的北京下起了雪,19日上午10時,張暉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為了這場告別的相聚,朋友們從各地趕來。
  

  他們懷念曾經的“老灰”,懷念他那“孩童般純凈的眼神,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的赤子之心”。在《中國“詩史”傳統》一書的責編曾誠眼里,老灰讀書寫作像個老先生,飲食口味卻“幼齒”得很,酷嗜甜品。在香港清水灣的陋室,老灰和同學、朋友一人一口冰皮月餅,老灰說:“好吃得快要哭了!”翻來覆去追思著老灰的老友,想到這里卻是真的哭了,“布衣青衫、溫良詼諧的形象宛在眼前”。他們念叨著老灰愛吃的這些往事,“常常是眼角噙淚嘴邊卻又笑了起來”。

  張暉走了,留下兩歲的孩子、失獨雙親、受到巨大打擊的妻子,以及買房欠下的房貸和借款。眼下,大家想為他的家人做點事,為其幼子設立教育捐款,在張暉曾經求學的南京、香港、臺灣三地以及北京,他的朋友和同事都忙碌了起來。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阿城市| 特克斯县| 漳平市| 凤冈县| 封丘县| 芜湖县| 聂拉木县| 甘洛县| 苗栗县| 轮台县| 平湖市| 平利县| 化德县| 灵璧县| 巫溪县| 神木县| 垫江县| 古田县| 临武县| 日照市| 潢川县| 富裕县| 呼伦贝尔市| 剑阁县| 盐池县| 将乐县| 大名县| 澄迈县| 临清市| 收藏| 武鸣县| 四平市| 韩城市| 东台市| 湄潭县| 三江| 酉阳| 阳泉市| 泾源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