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獄里獄外》
作 者:賈植芳 著
出 版 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5年3月第1版
書 號:978-7-8061-3066-7
定 價:¥12.00 元
引言
由我這樣一個年過八十歲的老人來回憶往事,已無法、也無意流水賬式的從頭細說當年。歲月如晦,該遺忘的早已遺忘,能留下若干痕跡的印象也全失去時間的意義,它們模糊地構成黑白相雜的一片,猶如太極圖式,光亮中夾雜了若干陰暗的斑點,昏黑里又閃爍起一絲白光,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黑白白,白白黑黑。我在這復雜的世界里,或是在這復雜的世界里對另一個世界的追求、愛憎、信念以及種種遭遇,都可以作為它的見證。這是在一般的教科書里讀歷史的青年人或許想象不到的。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不過是大時代里的小角色,我的回憶既無關治國大業,也不會給文學史填補空白,但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與時代休戚相關,“江河不擇細流”,從我們的復雜經歷里,也折射出這時代的復雜與曲折。大約自一九三七年抗戰開始,中國的知識分子就進人了另一個時代,再也沒有窗明幾凈的書齋,再也不能從事縝密的研究,甚至失去了萬人崇拜的風光。“五·四”時代知識分子以文化革命改造世界的豪氣與理想早已夢碎,哪怕是只留下一絲游魂也如同不祥之物,伴隨的總是擺脫不盡的災難和恐怖。抗戰以后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只能在污泥里滾爬、在濁水里掙扎在硝煙與子彈下體味生命的意義,在監獄與刑場上渴望自由……路翎的不朽史詩《財土底兒女們》里主人公們的苦難與經歷,正是這一個時代的縮影。我也是個財主的兒子,我不過比蔣少祖們的生命多延續了幾十年我。在今天重新回憶起這一代人的不幸與光榮,恥辱與重任時,唯可告慰先死者們的,只是我曾在一篇《且說說我自己》的自傳里所說過的話:“說我是一個作家或譯家,那差得很遠;作為一個學問家,更不夠格。我贊同梁漱溟先生在《自述》里的自我評價:‘我不是學問中人,我是社會中人。’我只是個浪跡江湖,努力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和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在‘五·四’精神培育下走上人生道路的知識分子。我在這個世界上活了八十多年了,眼看要進火葬場了,可以自我告慰的是,在上帝給我鋪設的坑坑洼洼的生活道路上,我總算活得還像一個人。”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