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部分
◆桃林千里險,候騎亂紛紛。問此將何事,嫖姚封冠軍。回旌引流電,歸蓋轉行云。待任蒼龍杰,方當論次勛。 ——隋·何妥【入塞】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隋·明余慶【從軍行】
◆遼東海北剪長鯨,風云萬里清。方當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前歌后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判不徒行萬里去,空道五原歸。——隋·楊廣【紀遼東】(其一)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間。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隋·盧思道【從軍行】
◆中國雖安,忘戰則民殆。 ——唐·李世民《貞觀政要·征伐》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唐·李世民《貞觀政要·忠義》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唐·李世民《飲馬長城窟行》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唐·魏征【述懷】
◆古今皆有言,猛將出北方。 ——唐·孟郊【猛將吟】
◆同胞共氣,家國所憑。 ——唐·《北齊書?孝昭帝紀》
◆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唐·盧照鄰《上之回》
◆不受千金爵,唯論萬里功。 ——唐·盧照鄰《結客少年場行》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唐·崔顥《贈王威古》
◆列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貞。 ——唐·柳宗元《韋道安》
◆雖死猶生,沒而不朽。 ——唐·房玄齡《貞觀政要·忠義》
◆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 ——唐·張巡《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塞上曲》
◆后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 ——唐·白居易《隋堤柳》
◆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聚多少,唯在百姓苦樂。——唐·馬周《陳政事疏》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唐·王維《少年行》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唐·王維【老將行】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見說云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唐·王維【贈裴旻將軍】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五)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唐·王昌齡【出塞】(其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唐·李賀《南國十三首》之五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唐·李益《塞下曲》
◆邊馬蕭蕭鳴,邊風滿磧生。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聲。襲月寒暈起,吹云陰陣成。將軍占氣候,出號夜翻營。 ——唐·劉禹錫【邊風行】(其一)
◆奉使羌池靜,臨戎汴水安。沖天鵬翅闊,報國劍铓寒。曉日驅征騎,春風詠采蘭。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 ——唐·韓愈【送汴州監軍俱文珍】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唐·杜牧《河湟》
◆真心凌晚桂,勁節掩寒松。 ——唐·駱賓王《浮槎》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唐·駱賓王【于易水送人】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惟當死報君。——唐·駱賓王《從軍行》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唐·令狐楚《少年行》
◆敦煌古往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效節望龍庭,麟臺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懇難申吐。早晚滅狼蕃,一齊拜圣顏。 ——唐·《菩薩蠻》(敦煌曲子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唐·李煜《虞美人》
◆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龍庭但苦戰,燕頷會封侯。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唐·駱賓王《夕次蒲類津》
◆奮飛橫絕,博空直上。 ——唐·張說《撥川郡五牌》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場磧路何為爾,重氣輕生知許國。人生在世能幾時,壯年征戰發如絲。會待安邊報明主,作頌封山也未遲。——唐·張說《巡邊在河北詩》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唐·高適《薊門行》之五
◆結束浮云駿,翩翩去從戎。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萬鼓雷殷地,千騎火生風。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青海陣云匝,黑山兵氣沖。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唐·高適《塞下曲》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霜髭擁頷對窮秋,著白貂裘獨上樓。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唐·張為【漁陽將軍】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唐·李白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唐·李白《蘇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唐·李白《贈張相鎬》其三
◆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唐·李白《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其一
◆月蝕西方破敵時,及瓜歸日未應遲。斬胡血變黃河水,梟首當懸白鵲旗。——唐·李白《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其三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李白【塞下曲】(其一)
◆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臺。——唐·李白【司馬將軍歌】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云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云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故無人,漢道昌。 ——唐·李白【胡無人】
◆在家常早起,憂國愿年豐。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唐·杜甫《吾宗》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杜甫《春望》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唐·杜甫【蜀相】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唐·杜甫《洗兵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