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部分
◆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 ——曹操《敕王必領長史令》
◆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三國《曹操集·讓縣自明本志令》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觀滄海】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三國·曹操【蒿里行】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隱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吐沖天地之志,方可為英雄也。 ——《三國通俗演義·青梅煮酒論英雄》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曹植集·白馬篇》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三國·曹植《求自試表》
◆仆夫早嚴駕,吾將遠行游。遠游欲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里途,東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愿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三國·曹植【雜詩】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三國《諸葛亮集·后出師表》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三國·諸葛亮《出師表》
◆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一意而已。——三國·諸葛亮《將苑·將志》
◆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 ——《三國志·吳志?周喻傳》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 ——三國·王粲《詠史》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三國·阮籍《詠懷》
◆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 ——三國·楊阜《三國志·魏書·楊阜傳》
◆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三國·阮籍《詠懷》
◆世亂貴忠貞。 ——晉·葛洪《抱撲子·廣譬》
◆匹夫之志,有不可奪。 ——晉《晉書·羊祜列傳》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晉·陶潛《雜詩》
◆與其含恥而存,孰若蹈道而死! ——晉《晉書·符登載傳》
◆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晉《三國志·魏書·龐德傳》
◆忠為令德,貞曰事君,徇國家而竭身,歷夷險而一節。-------房玄齡等【晉書】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晉·陶淵明《談山海經》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徵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緣石逕,魚貫度飛梁。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南北朝·木蘭《木蘭詩》
◆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南北朝《北齊書·元景安傳》
◆劍頭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風霜。男兒不惜死,破膽與君嘗。——南朝梁·吳均【胡無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