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學說是墨子的基本思想之一。文章結構謹嚴,推理明晰,邏輯性強,很有說服力。
非攻篇,開始說:“今有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而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下文接著舉出“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取人牛馬,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以其虧人愈多。”
“至殺不辜人也,拽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牛馬……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則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當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今小為非,則知面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私有財產被公認,建立了國家。國家有兩種職能:對內維持內部安定,保證有序的社會生活;對外防止外來侵略,保護國家、人民的安全。國家成員受到了國家的保護,同時要對國家、集體盡義務,效忠于國家、集體。由此建立了公與私,個人與集體的準則。
如何處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成為衡量社會道德的尺度。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所說的“義”,即包含這些內容。今天,公民與國家的權利、義務,各國國情不同,但大同小異。
義與不義,仁與不仁,都是指國家內部成員的關系說。國家與國家之間,此國國民對別國的國民的關系,在當前世界上,雖有“正義”、“民主”、“道德”諸觀念,由于理解不同,這一國家的準則對另一國家并不適用。愛國精神是高尚的的情操。像文天祥,同樣一個人,在宋朝和元朝受到不同對待。因為文天祥愛的是宋朝,不愛元朝。宋、元兩國有不同的利益。文天祥在宋朝受到稱贊,在元朝只能被處死。元朝對文天祥死后的褒獎,是樹立榜樣給元朝臣民看,而不是對文天祥反抗元朝的鼓勵。
當前國家林立,各國對國內和國外的利益有不同的要求。國家內部不同民族成員之間的利益也不一致,歐洲人寫歷史,哥倫布是發現新大陸的英雄,這位英雄給美洲印第安人帶來了種族滅絕的災難。殖民者的創業史,被侵略民族的血淚史,組成了一部書的兩章。
非攻篇的邏輯推理,指出了虧人自利為不義,應是指國家內部的案例來說的,所以“上為政者得而罰之”。政府有足夠的能力處罰不義行為。
墨子所譴責的攻人之國,殺害千萬人的“大不義”,不是發生在本國人民內部,而是發生在國與國之間。攻人之國,是最大的不義,應當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從邏輯上推理,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實際上沒有可操作法,墨子提出道義上的譴責,卻難以找到誰是這個“上為政者”,由誰來執行這種處罰。
墨于反對非正義的戰爭——“攻”,支持正義戰爭——“誅”。上古湯放桀,武王伐紂,是“誅”,不是“攻”。
墨子、孟子都主張支持正義戰爭。但國與國之間的正義、非正義的界限由誰來裁判?二千年后的今天,美國攻打伊拉克,轟炸科索沃,都自稱是正義戰爭。
歷史往往是勝利者寫的,為自己歌功頌德的紀錄居多。戰敗的國家往往被說得一無是處。漢朝稱秦朝為暴秦,其實秦朝法律漢朝大半繼承下來。漢劉邦即位后,挾書有罪的禁令照樣執行了若干年。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管理國家內部事務的經驗比較豐富,法令比較完備。處理國與國之間糾紛經驗很少。像國界劃分,從來以武力所及范圍為界。國際戰爭的賠償總是戰勝國說了算。
西歐工業革命后,向海外掠奪殖民地的財富,把國外掠奪來的財富拿一部分與本國人分享,掠奪者不但不受譴責,反倒被封為英雄,載人史冊。義與不義,國內與國外名詞相同,涵義迥異。
當前群體最高組織形式是國家。國家以上,迄今還未有更高的組織。二次大戰后,戰勝國協商建立了聯合國。它是一個松散組織,對各國沒有約束力,不具備國家政權那樣的權力,只是個政治講壇。大國欺侮小國,甚至肢解小國,聯合國無力干預。
蘇聯解體后,國際間出現了霸權主義,不甘心受支配的多數國家,提出維護主權,反對霸權主義。“非攻”是幾千年來人民的共同愿望,“強凌弱,眾暴寡”,也是幾千年來從未停止的事實。“強梁者不得其死”,霸權主義沒有好下場,屢見不鮮。霸權主義垂死之前的瘋狂破壞,也足以引起警惕。
列國爭霸的局面,二十一世紀仍將持續下去。我國面臨的態勢相當嚴峻,強權國家希望中國長期貧弱。新中國消滅貧困,爭取富強,特權大國十分看不慣,從而百般限制,我們堅持非攻原則,反對侵略戰爭。同時也要發展科學,加速現代化,消滅愚昧,提高全民索質,增強綜合國力,爭取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有愛好和平的傳統,也有不畏強暴的傳統,墨子非攻給人以啟發,既要反對不義的侵略,也要抵制以“吊民伐罪”名義的霸權侵略,墨子當年止楚攻宋的事跡,提供了寶貴的范例,從道義上駁倒了侵略戰爭的理論,又有制止侵略行為的實力,才能處變不驚,排除干擾,走自己現代化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