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匾額
匾額。亦稱橫額,簡稱匾。可獨立懸掛,也可與對聯配合張掛。以其無可歸屬,只能在這里最后簡單提上幾句。
明朝人時興把匾額和對聯配合使用。例如,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福建書肆萃慶堂余氏刻本聯語匯編《大備對宗》十九卷,用單面圖,匾額與對聯配合式。甚至有些戲曲插圖也用此式,如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金陵富春堂刻本《古今列女傳》,插圖為雙面連式,圖上方通欄標題似匾額,左右為對聯。又,萬歷間金陵劉龍田喬山堂刻本《西廂記》,也是上方為匾額式標題,左右對聯。至于單幅年畫中所見則更多。清代以下,年畫中保留者較多,這是為了小戶人家張貼在堂屋等處用的。
工商業的牌匾,多為本號名稱。左右所配對聯要與之配合。一般的匾額,以四字匾為常規。兩字、三字的也常見。五至七字的就不多了。總之,匾額與對聯的關系在若即若離之間。如果同時撰寫,必須彼此照應,決不能各說各的。如果匾額懸掛在前,對聯補寫于后,更得照顧匾額所寫的內容。至于在寺院中所見,一殿匾額可能十幾塊,東西南北遍懸于四方,而對聯亦非一時所獻,那就只能各說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