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添入收藏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文史學家任中敏


  任中敏 1897——1991年)名訥,字中敏,后以字行。別號二北、半塘。任中敏誕生于揚州的一個鹽商之家。1918年,任中敏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在這里,他遇上了詞曲學大家吳梅教授,對他一生的學術取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學畢業后,他留居蘇州吳梅先生的奢摩他室書齋,用兩年時間,盡讀老師精心收藏的各種詞曲典籍,受到老師的悉心指教,這為他日后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數年以后,結合在上海大學、南方大學、復旦大學、廣東大學等校教授詞曲的經驗,35歲的任中敏以系列學術著作:《詞曲通義》、《散曲叢刊》、《曲諧》、《詞學研究法》、《新曲苑》等向學術界宣告任氏散曲學的建立。被傳統士大夫視為厥品頗卑敝精神于無用(《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語)的散曲,從此系統地進入了學術視野,而在此后的大半個世紀中,任中敏的著作成了散曲研究者必讀的經典。可以說,迄今海內外的散曲研究著作,幾乎都在不同的層面上、以不同的方式顯示了任氏散曲學的延續。


    
作為教育家的任中敏,從1932年到1949年,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期間在南京創辦了漢民中學。抗日戰爭時期,他率全校師生西撤,行程8000余里,到達廣西桂林,在物資極其匱乏的條件下,白手起家,建起新校。日寇侵占桂林前夕,任中敏又率師生撤往黔西,一路種種艱難險阻,自非身歷其境者難以描述。就是在這國難當頭的境況中,他懷著教育救國的理念,把漢中辦成西南地區的名校,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直到他晚年定居揚州, 他在漢中的學生——其中許多人已過古稀之年——還專程來探望老師。他們的回憶文章讀來感人至深。

    新中國成立后,任中敏受聘為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這時他正醞釀著學術生命中的一次飛躍,確定了一個嶄新的學術工程:唐藝研究。今天的學術界稱為唐藝學。這是任中敏創建的一門新學科。這里的“唐藝”,特指與文學相聯系的,尤其是音樂文藝。其研究對象包括唐代的戲弄(唐代的戲劇 )、聲詩(配合歌唱的齊言詩歌辭 )、雜言歌辭(民間的及文人借鑒民間形式所作的長短句歌辭)、大曲(較大型的歌舞及與之相配合的歌辭)、著辭(酒宴中的歌、舞與之相為一體的歌辭)、說唱(說、唱結合以述故事)等。聯系到他早期的學術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他對一些傳統的命題,如詞的起源、古代戲劇的發生、發展的段落形態等等,獲得了全新的認識;而其深層的意義,則在于展示文學在社會活動中的功能和價值,打破學術界長期以來單一的作家文學和文本主義的研究傾向,從而有助于對古代文學作一全面而生動的考察與理解。

    任中敏的學術成就是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獲得的。在1980年以前的近30年里,由于政治的原因,他幾乎沒有上過講臺;居住在成都焦家巷、壁環村或水井街的一處陰暗狹小的房間里;白天背著裝有熱水瓶、舊日歷紙片的背簍往圖書館讀書,晚上整理所抄錄的資料,凌晨時伏案寫作。在中國的學術史上,這是一個相對蕭條的時期,但性格剛強的任中敏卻使它成為學術生涯的黃金時期。1955年,在接受肅反運動隔離審查之前,任中敏完成并出版了《敦煌曲校錄》和《敦煌曲初探》兩部著作。1962年前,任中敏以右派和歷史反革命的身份,撰就了《唐戲弄》、《教坊記箋訂》、《唐聲詩》、《優語集》等4部書稿,并出版了前面兩部。文化大革命毀掉了他的全部手稿,包括篇幅達數百萬字的《唐宋燕樂集成》;但他利用勞動改造的余暇發憤編著了《敦煌歌辭總編》。此書后來伴隨他作了兩次遠途遷徙:1978 年,在旅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兼職研究人員之時,他借助北京圖書館的縮微膠卷對全書資料作了校訂和補充。1980年回到故鄉任揚州師院教授后,他續加補訂,在90歲那年看到了這部作為畢身學術之總結的巨著問世。以上7部著作,300多萬字,以曲藝、戲劇、音樂之三足,支撐起了一個系統的唐代文藝學。

    1981年,已是85歲高齡的任中敏,由揚州師院向國家申報碩士生導師資格,而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博士生導師,這是異數。他一共指導了3位博士生,其中有兩位現已在他們就讀過的博士點上繼承老師的事業,擔任博士生導師。(摘自《從二北到半塘——文史學家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名訥,以字行,筆名二北、半塘。揚州人。民國年間,先后在揚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任教。

  1951年,任四川大學文學教授。1978年受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1980年6月調回故鄉,先后任揚州師范學院詞曲研究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1981年,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1991年12月13日,病逝于揚州,終年95歲。

  任中敏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著述500多萬言。其學術成就主要在詞曲和唐代音樂文藝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漢樂府、敦煌歌辭、聲詩、詞、散曲的音樂線索,并橫向梳理了唐代與音樂有關的各門類藝術,創建了相關理論。主要撰著有《敦煌曲初探》、《敦煌歌曲校錄》、《唐戲弄》、《教坊記箋訂》、《優語集》、《唐聲詩》、《郭煌歌辭總編》、《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其中,《唐戲弄》獲“第一屆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唐聲詩》獲“江蘇省首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榮譽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返回首頁]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长泰县| 崇明县| 临潭县| 溧阳市| 图片| 连州市| 宁陵县| 丰县| 建昌县| 东方市| 黄平县| 嘉善县| 芜湖县| 云霄县| 西贡区| 绿春县| 讷河市| 黑山县| 阳泉市| 庆阳市| 建德市| 武邑县| 嘉荫县| 九龙坡区| 徐水县| 井冈山市| 佛山市| 长寿区| 东阿县| 和林格尔县| 兴城市| 南城县| 二连浩特市| 台北县| 台南市| 双流县| 沁水县| 长海县| 南木林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