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語言障礙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境
中華民族的經濟背景
《上農》——農業的價值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第四十章)
對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國藝術與詩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司馬談和六家
劉歆和他關于各家緣起的理論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孔子與六經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義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靈修養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墨家的社會背景
墨子對儒家的批判
兼愛
天志和明鬼
一個看似表里不一的問題
國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階段:楊朱
早期道家與隱者
楊朱和基本思想
老莊著作中的楊朱思想
道家思想的發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性善說
論儒家與墨家的基本不同點
政治哲學
神秘主義
第八章 名家
名家和“辯者”
惠施關于事物相對性的理論
公孫龍關于共相的學說
惠施和公孫龍學說的意義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道,無名
自然的不變規律
為人處世
政治理論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得到相對快樂的途徑
政治與社會哲學
感情和理性
達到至樂的途徑
有限的觀點
更高層次的觀點
更高層次的知識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關于知識和名的討論
關于“辯”的討論
澄清兼愛說
為“兼愛”辯
對其他學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生論
六種術數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月令》
鄒衍
歷史哲學
“易傳”中描述的陰陽原則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人的地位
關于人性的學說
道德的根源
關于禮樂的學說
關于邏輯的理論
論其他學派的謬誤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
法家的社會背景
韓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歷史哲學
治國之道
法家與儒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學
事物之“理”
萬事生成之“道”
萬物變易之“道”
“中”與“和”
“庸”與“常”
從啟蒙到止于至善——明與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