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古右古詞云:“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此篇出諸集,不入《樂志》。始言婦有容色,能應門承的,次言善於主饋,終言送迎皆合於禮。若梁簡文“隴西四戰地”,但言辛苦戰,佳人怨思而已。主
○野○野田黃雀行知
右晉右晉樂奏魏曹植“置酒高殿上”,始言豐膳樂飲,盛賓主之獻酬;中言歡樂極而悲,嗟盛時不再;終歸於知命而不復憂焉。齋
○滿○滿歌行主
右古右古詞:“為樂未幾時,遭世險巇。”其始言逢此百罹,零丁荼毒,古人遜位躬耕,遂我取愿;次言窮達天命,智者不憂,莊周遺名,名垂千載;終方言命如鑿石見火,當自娛以頤養,保此百年也。齋
○棹○棹歌行主
右晉右晉樂奏魏明帝辭云“王者布大化”,備言平吳之熏。若陸士衡“遲遲春欲暮”,又如梁簡文帝“妾信在湘川”,但言乘舟鼓棹而已。古
○雁○雁門太守行齋
右古右古詞云:“漢孝和帝時,洛陽令王君。”當時廣漢郪人王渙,字稚子,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輕剽少年。晚改節博學,通於法律。舉茂才,除溫令,政化大行。人畜牧於野,輒云以付稚子,終無失盜。遷兗州刺史,一年,除拜侍御史。轉洛陽令,獄訟止息,發擿奸伏如神。元興初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數。及喪西歸,至弘農,人多設祭於路。吏問其故,言我平常持租詣洛陽,有司鈔截,恆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復見侵枉,故來報耳。人思其德,立祠在安陽亭。有食酒肉,輒往弦歌而祭之。後鄧太后下詔褒美,拜其子石為郎。帝事黃老之道,悉毀諸祠廟,惟渙及卓茂廟存焉。按其歌詞歷述渙本末,與本傳合,而題云《雁門大守行》,所未詳也。若梁簡文帝“輕霜中夜下”,備言邊城征戰之思。及皇甫規雁門之問,蓋依題焉。知
○白○白頭吟古
右古右古詞:“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又云:“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始言良人有兩意,故來與之相決絕;次言別于溝水之上,敘其本情;終言男兒當重意氣,何用于錢刀也。一說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若宋鮑照“直如硃絲繩”,陳張正見“平生懷直道”,唐虞世南“葉如幽徑蘭”,皆自傷清直芬馥,而遭鑠金點玉之謗,君恩似薄,與古文近焉。主
以上以上樂府《相和歌》。案相和而歌,并漢世街陌謳謠之詞,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之。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部,更遞夜宿。本十七曲,後為十三曲,今所載之外,復有《氣出唱精列東光引》等三篇。自《短歌行》以下,晉荀勖采擇舊詞施用,以代漢魏,故其數廣焉。主
○殿○殿前生桂樹知
古樂古樂府《鞞舞歌》。按《鞞舞歌》,漢代燕享用之,不詳所起。其歌又有《關東有賢女》、章帝所造《章和二年中》、《樂久長》、《四方皇》共五篇,其詞皆亡。近史亡,《鞞舞》本漢《巴渝舞》。高祖自蜀漢伐楚,其人勇而善斗,好為歌舞,帝觀之曰:“武王伐紂之歌。”使工習之,號曰《巴渝》。渝,美也。或云其地有渝水,因以取名,未詳也。古
○白○白鳩篇齋
右其右其詞首章曰:“翩翩白鳩,載飛載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按晉楊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見有《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察其詞旨,乃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從晉也。”《濟史》載其本歌云:“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堂。”言晉為金德,“符”與“鳩”皆“合”也。則上“翩翩白鳩”之詞,蓋後晉人改也。主
○碣○碣石篇知
右晉右晉樂奏魏武帝詞。首章言東臨碣石,見滄海之廣,日月出入其中。二章言農功畢而商賈往來。三章言鄉土不同,人性各異。四章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也。主
○淮○淮南王篇知
右古右古詞:“淮南王,自言尊。”淮南小山所作也。舊說漢淮南王安服食求仙,遍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適。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歌》。其詞實言安仙去。主
以上以上樂府《拂舞歌》。按《拂舞》,前史云出自江右。復有《濟濟》、《獨祿》等共五篇。今讀其詞,除《白鳩》一篇,馀并非吳歌,未知所起。古
○折○折纻歌齋
右古右古詞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其譽白纻曰:“質如輕云色如銀,制以為袍馀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知
以上以上樂府曰《白纻歌》。按舊史稱白綻吳地所出,《白纻舞》本吳舞也。梁武帝令沈約改其詞為四時之歌,若“蘭葉參差桃半紅”即其春歌也。周處《風土記》云:“吳黃龍中,童謠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後孫權征公孫淵,海浮乘舶。舶,白也。時和歌猶云行白纻。”蓋出于此。BT3上之回古
右漢右漢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後數出游幸焉。其歌稱帝“游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皆美當時事也。主
○戰○戰城南知
右其右其詞大略言“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為烏鳥所食,愿為忠臣,朝出攻戰而暮不得歸也。齋
○巫○巫山高主
右其右其詞大略言江淮水深,無梁可度,臨水遠望,思歸而已。若齊王融“想像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極”,雜以陽臺神女之事,無復遠望思歸之意也。古
○君○君馬黃齋
右初右初言“君馬黃,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終言美人歸以南,歸以北,駕車馳馬,令我心傷。知
○芳○芳樹古
右古右古詞,中有云:“妒人之子愁殺人,君有他心,樂不可禁。”若齊王融“相思早春日”、謝朓“早玩華池陰”,但言時暮眾芳歇絕而已。主
○有○有所思知
右其右其辭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毒瑁簪。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而與君絕”也。若齊王融“如何有所思”、梁劉繪“別離安可再”,但言離思而已。主
○雉○雉子斑知
右古右古詞,中有云:“雉子高飛止,黃秸飛之以千里。雄來飛,從雌視。”若梁簡文帝“妒場時向隴”,但詠雉而已。齋
○臨○臨高臺主
右古右古詞,大略言“臨高臺,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蘭,黃秸高飛離哉翻。開弓射鵠,令吾主壽萬年”。若齊謝朓“千里常思歸”,但言歸望傷情而已。一作古詞言“臨高臺,下見清水中有黃鵠飛翻,關弓射之,令我主萬年”。
齋
○釣○釣竿主
右舊右舊說有伯常子避仇河濱為漁者,其妻思之而為《釣竿歌》。每至河側輒歌之。後司馬相如作《釣竿》詩,遂傳以為樂曲。若劉孝威“釣舟畫彩鹢”,但稱綸釣嬉游而已。齋
以上以上樂府《鐃歌》。案漢明帝定樂有四品,最末曰《短簫鐃歌》,軍中鼓吹之曲。舊說黃帝所造,以建武揚德。《周禮》所謂“王大捷則愷樂,軍大獻則愷歌”是也。自《上之回》皆漢曲。又有《硃鷺》、《思悲翁艾如張》、《擁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雞子斑圣人出》、《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留》等十八曲,字多紕繆不可曉。《釣竿》一篇,晉代亦稱為漢止于十八,恐非是也。鐃如鈴而有舌,執柄而鳴之,周禮以止也。古
《黃《黃鶴吟》一曰《黃鵠》。
齋
《隴《隴頭吟》一曰《隴頭水》。《出關》
主
《入《入關》 《出塞》 《入塞》一本闕上四曲。
知
《折《折黃柳》 《黃覃子》
《赤之揚》一本闕上二曲。
古
《望《望行人》魏晉已來,惟傳十曲。 《關山月》 《洛陽道》
齋
《長《長安道》 《梅花落》
《紫騮馬》主
《《馬》 《雨雪》 《劉生》合一十八曲。一本多《豪俠行》、《古劍行》、《洛陽公子行》三題,誤。
古
○劉○劉生齋
右劉右劉生不知何代人,觀齊梁已來所為《劉生》詞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劍專征為符節官,所未詳也。知
以上以上樂府橫吹曲,有鼓角。《周禮》:“以{卉鼓}鼓鼓軍事用角。”舊說云,蚩尢氏帥魍魅與黃帝戰于汲鹿之野,帝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其後魏武北征烏丸,越涉沙漠,軍士聞之,悲而思歸。於是減為中鳴,尤更悲矣。又有胡角者,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有雙角,即胡樂也。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一本多“其法”二字。乘輿以為武樂。東漢以給邊將。又有《出關》、《入關》、《出塞》、《入塞》、《黃覃子》《赤之揚》、《黃鵠吟》、《隴頭吟》、《折楊柳》、《望行人》等十曲,皆無其詞。若《關山月》已下八曲,後代所加也。
知
○王○王昭君古
右舊右舊史五嬙字昭君,漢元帝時,匈奴入朝,詔以嬙配之,號胡閼氏。一說漢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昭君自恃容貌,獨不肯與。工人乃丑圖之,遂不得見。及後匈奴入朝,選美人配之,昭君之圖當行。及入辭,光彩射人,悚動左右。天子方重失信外國,悔恨不及,窮案其事,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并工狗馬,人形不逮延壽。下杜陽望樊青,尤善布眾色。皆同日棄市,籍其資財。漢人憐昭君遠嫁,為作歌詩。始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王昆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然。晉文王諱“昭”,故晉人改為“明君”。石崇有妓曰綠珠,善歌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王明君歌》,其文悲雅,“我本漢家子”是也。《琴操》載:昭君,齊國王穰女。端正閑麗,未嘗窺看門戶。穰以其有異于人,求之者皆不與。年十七,獻之元帝。元帝以地遠不之幸,以備後宮。積五六年。帝每游後宮,昭君常恐不出。後單于遺使朝賀,帝宴之,盡召後宮,昭君乃盛飾而至。帝問:“欲以一女賜單于,誰能行者?”昭君乃越席請往。時單于使在旁,帝驚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單于大悅,以為漢與我厚,縱酒作樂。遺使者報漢,送白璧一雙,駿馬十疋,胡地珠寶之類。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單于死,子世達立。昭君謂之曰:“為胡者妻母,為秦者更娶。”世達曰:“欲作胡禮。”昭君乃吞藥而死。主
○子○子夜知
右舊右舊史云晉有女子曰子夜所作,聲至哀。晉武帝太元中,瑯琊王軻家有鬼歌之。後人依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齋
○前○前溪歌主
右晉右晉車騎將軍沈玩所造舞曲也。知
○烏○烏夜啼古
右宋右宋臨川王義慶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徵還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閣云:“明日應有赦。”及旦,改南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窗窗不開,夜夜望郎來。”亦有《烏棲曲》,不知與此同否。古
○石○石城樂齋
右宋右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為竟陵守,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而為之詞云:“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美少年,出入相依投。”知
○莫○莫愁古
右出右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故《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愁聲。其辭曰:“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古歌亦有莫愁,洛陽女,與此不同。知
○襄○襄陽古
右宋右宋隨王誕始為襄陽郡,元嘉末仍為雍州刺史。夜聞諸女歌謠,因為之詞曰:“朝發襄陽城,暮至大隄宿。大陽諸女兒,花艷驚郎目。”若裴子野《宋略》稱:“晉安侯劉道彥為雍州,有惠化,百姓歌之,謂之《襄陽樂》。”蓋非此也。知
以上以上樂府清商曲也。按蔡邑云:“清商曲,其詞不足采著。”其曲名有《出郭西門》、《陸地行車》、《夾鍾》、《硃堂寢》、《奉法》等五曲,非止《王昭君》等。一說清商曲,南朝舊樂也。永嘉之亂,中朝舊曲散落江右,無復宋梁新聲。元魏孝文帝篡漢,收其所復南音,謂之清商樂,即此等是也。隋平陳,因置酒清商署,若《巴渝》、《白纻》等曲皆在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