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朱 熹

 

數據整理:尹小林



 卷十九·論語一 



  ◎語孟綱領



    語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經工夫多,得效少。大雅 以下六經四子。

    語孟用三二年工夫看,亦須兼看大學及書詩,所謂“興於詩”。諸經諸史, 大抵皆不可不讀。德明 

    某論語集注已改,公讀令大學十分熟了,卻取去看。論語孟子都是大學中肉 菜,先後淺深,參差互見。若不把大學做個匡殼子,卒亦未易看得。賀孫 

    或云:“論語不如中庸。”曰:“只是一理,若看得透,方知無異。論語是 每日零碎問。譬如大海也是水,一勺也是水。所說千言萬語,皆是一理。須是透 得,則推之其它,道理皆通。”又曰:“圣賢所說只一般,只是一個‘擇善固執 之’。論語則說‘學而時習之’,孟子則說‘明善誠身’,下得字各自精細,真 實工夫只一般。須是知其所以不同,方知其所謂同也。而今須是窮究得一物事透 徹方知。如入個門,方知門里房舍間架。若不親入其門戶,在外遙望,說我皆知 得,則門里事如何知得。”僩 

    論語只說仁,中庸只說智。圣人拈起來底便說,不可以例求。泳 

    論語易曉,孟子有難曉處。語孟中庸大學是熟飯,看其它經,是打禾為飯。 節 

    古書多至後面便不分曉。語孟亦然。節 

    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物事。節 以下孔 孟教人。

    且如孔門教人,亦自有等。圣人教人,何不都教他做顏曾底事業?而子貢子 路之徒所以止於子貢子路者,是其才止於此。且如“克己復禮”,雖止是教顏子 如此說,然所以教他人,亦未嘗不是“克己復禮”底道理。卓 

    孔門教人甚寬,今日理會些子,明日又理會些子,久則自貫通。如耕荒田, 今日耕些子,明日又耕些子,久則自周匝。雖有不到處,亦不出這理。節 

    問:“孔子教人就事上做工夫,孟子教人就心上做工夫,何故不同?”曰: “圣賢教人,立個門戶,各自不同。”節 

    孟子教人多言理義大體,孔子則就切實做工夫處教人。端蒙 

    孔子教人只從中間起,使人便做工夫去,久則自能知向上底道理,所謂“下 學上達”也。孟子始終都舉,先要人識心性著落,卻下功夫做去。端蒙 

    論語不說心,只說實事。節錄作:“只就事實上說!泵献诱f心,後來遂有 求心之病。方子 

    孟子所謂集義,只是一個“是”字;孔子所謂思無邪,只是一個“正”字。 不是便非,不正便邪。圣賢教人,只是求個是底道理。夔孫 

    孔子教人極直截,孟子較費力。孟子必要充廣?鬃咏倘耍舷卤阌邢率痔。 問:“孔子何故不令人充廣?”曰:“‘居處恭,執事敬’,非充廣而何?”節 

    孔子教人只言“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含畜得意思在其中,使人自求 之。到孟子便指出了性善,早不似圣人了。祖道 

    孔子只說“忠信篤敬”,孟子便發出“性善”,直是漏泄!德明 

    孟子言存心、養性,便說得虛。至孔子教人“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等 語,則就實行處做功夫。如此,則存心、養性自在。端蒙 

    孔子之言,多且是汎說做工夫,如“居處恭,執事敬”,“言忠信,行篤敬” 之類,未說此是要理會甚么物。待學者自做得工夫透徹,卻就其中見得體段是如 此。至孟子,則恐人不理會得,又趲進一著說,如“惻隱之心”與“學問之道, 求放心”之類,說得漸漸親切。今人將孔孟之言都只恁地草率看過了。雉 

    問:“論語一書未嘗說一‘心’字。至孟子,只管拈‘人心’字說來說去: 曰‘推是心’,曰‘求放心’,曰‘盡心’,曰‘赤子之心’,曰‘存心’。莫 是孔門學者自知理會個心,故不待圣人苦口;到孟子時,世變既遠,人才漸漸不 如古,故孟子極力與言,要他從個本原處理會否?”曰:“孔門雖不曾說心,然 答弟子問仁處,非理會心而何。仁即心也,但當時不說個‘心’字耳。此處當自 思之,亦未是大疑處!枅 

    蜚卿問:“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七 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類多體驗充廣之端!痹唬骸翱鬃芋w面大, 不用恁地說,道理自在里面。孟子多是就發見處盡說與人,終不似夫子立得根本 住。所以程子謂‘其才高,學之無可依據’。要之,夫子所說包得孟子,孟子所 言卻出不得圣人疆域。且如夫子都不說出,但教人恁地去做,則仁便在其中。如 言‘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果能此,則心便在。到孟子則不然,曰:‘惻 隱之心,仁之端也。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冀倘司褪 上推究。”道夫問:“如孟子所謂‘求放心’,‘集義所生’,莫是立根本處否?” 曰:“他有恁地處,終是說得來寬。”曰:“他莫是以其所以做工夫者告人否?” 曰:“固是。也是他所見如此。自後世觀之,孔顏便是漢文帝之躬修玄默,而其 效至於幾致刑措。孟子便如唐太宗,天下之事無所不為,極力做去,而其效亦幾 致刑措!道夫 端蒙錄一條,疑同聞。見集注讀語孟法。

    看文字,且須看其平易正當處?酌辖倘耍渚涫菢銓嶎^!叭四艹錈o受爾 汝之實”,“實”字將作“心”字看。須是我心中有不受爾汝之實處,如仁義是 也。祖道 

    孟子比孔子時說得高。然“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又見孟子說得實。 因論南軒奏議有過當處。方子 

    或問:“孟子說‘仁’字,義甚分明,孔子都不曾分曉說,是如何?”曰: “孔子未嘗不說,只是公自不會看耳。譬如今沙糖,孟子但說糖味甜耳。孔子雖 不如此說,卻只將那糖與人吃。人若肯吃,則其味之甜,自不待說而知也!廣 

    圣人說話,磨棱合縫,盛水不漏。如云“一言喪邦”,“以直報怨”,自是 細密。孟子說得便粗,如云“今樂猶古樂”,“太王好色”,“公劉好貨”之類。 橫渠說:“孟子比圣人自是粗。顏子所以未到圣人處,亦只是心粗。”夔孫 

    孟子要熟讀,論語卻費思索。孟子熟讀易見,蓋緣是它有許多答問發揚。 賀孫 讀語孟。

    看孟子,與論語不同,論語要冷看,孟子要熟讀。論語逐文逐意各是一義, 故用子細靜觀。孟子成大段,首尾通貫,熟讀文義自見,不可逐一句一字上理會 也。雉 

    沉浸專一於論孟,必待其自得。

    讀論語,如無孟子;讀前一段,如無後一段。不然,方讀此,又思彼,擾擾 於中。這般人不惟無得於書,胸中如此,做事全做不得。

    大凡看經書,看論語,如無孟子;看上章,如無下章;看‘學而時習之’未 得,不須看‘有朋自遠方來’。且專精此一句,得之而後已。又如方理會此一句 未得,不須雜以別說相似者。次第亂了,和此一句亦曉不得。振 

    人有言,理會得論語,便是孔子;理會得七篇,便是孟子。子細看,亦是如 此。蓋論語中言語,真能窮究極其纖悉,無不透徹,如從孔子肚里穿過,孔子肝 肺盡知了,豈不是孔子!七篇中言語,真能窮究透徹無一不盡,如從孟子肚里穿 過,孟子肝肺盡知了,豈不是孟子!淳 

    講習孔孟書?酌贤,口不能言。須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將孔孟心作自己 心。要須自家說時,孔孟點頭道是,方得。不可謂孔孟不會說話,一向任己見說 將去。若如此說孟子時,不成說孟子,只是說“王子”也!又若更不逐事細看, 但以一個字包括,此又不可。此名“包子”,又不是孟子也!力行 

    論語多門弟子所集,故言語時有長長短短不類處。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 尾文字一體,無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若是門弟子集,則其人亦 甚高,不可謂“軻死不傳”。

    孔門問答,曾子聞得底話,顏子未必與聞;顏子聞得底話,子貢未必與聞。 今卻合在論語一書,後世學者豈不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儒用 讀論語。

    問:“論語近讀得如何?昨日所讀底,今日再讀,見得如何?”榦曰:“尚 看未熟。”曰:“這也使急不得,也不可慢。所謂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謂 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榦 

    問叔器:“論語讀多少?”曰:“兩日只雜看。”曰:“恁地如何會長進! 看此一書,且須專此一書。便待此邊冷如冰,那邊熱如火,亦不可舍此而觀彼! 淳 

    問林恭甫:“看論語至何處?”曰:“至述而!痹唬骸澳サ乜,這個 使急不得。須是緩緩理會,須是逐一章去搜索。候這一章透徹後,卻理會第二章, 久後通貫,卻事事會看。如吃飯樣,吃了一口,又吃一口,吃得滋味後,方解生 精血。若只恁地吞下去,則不濟事!義剛 

    論語難讀。日只可看一二段,不可只道理會文義得了便了。須是子細玩味, 以身體之,見前後晦明生熟不同,方是切實。賀孫 

    論讀書之法。擇之云:“嘗作課程,看論語日不得過一段!痹唬骸懊髡呖 讀兩段,或三段。如此,亦所以治躁心。近日學者病在好高,讀論語,未問學而 時習,便說一貫;孟子,未言梁王問利,便說盡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先讀 系辭!德明 

    人讀書,不得攙前去,下梢必無所得。如理會論語,只得理會論語,不得 存心在孟子。如理會里仁一篇,且逐章相挨理會了,然後從公冶長理會去,如此 便是。去偽 

    論語一日只看一段,大故明白底,則看兩段。須是專一,自早至夜,雖不讀, 亦當涵泳常在胸次,如有一件事未了相似,到晚卻把來商量。但一日積一段,日 日如此,年歲間自是里面通貫,道理分明。榦 

    問:“看論語了未?”廣云:“已看一遍了!痹唬骸疤。若如此看,只 是理會文義,不見得他深長底意味。所謂深長意味,又他別無說話,只是涵泳久 之自見得。”廣 

    論語,愈看愈見滋味出。若欲草草去看,侭說得通,恐未能有益。凡看文 字,須看古人下字意思是如何。且如前輩作文,一篇中,須看它用意在那里。舉 杜子美詩云:“更覺良工用心苦!币话闳丝串嫞灰姷檬钱嬕话悖蛔R底人看, 便見得它精神妙處,知得它用心苦也。 

    王子充問學。曰:“圣人教人,只是個論語。漢魏諸儒只是訓詁,論語須是 玩味。今人讀書傷快,須是熟方得!痹唬骸罢撜Z莫也須揀個緊要底看否?”曰: “不可。須從頭看,無精無粗,無淺無深,且都玩味得熟,道理自然出!痹唬 “讀書未見得切,須見之行事方切!痹唬骸安蝗弧G胰缯撜Z,第一便教人學, 便是孝弟求仁,便戒人巧言令色,便三省,也可謂甚切!榦 

    莫云論語中有緊要底,有汎說底,且要著力緊要底,便是揀別。若如此,則 孟子一部,可刪者多矣!圣賢言語,粗說細說,皆著理會教透徹。蓋道理至廣至 大,故有說得易處,說得難處,說得大處,說得小處。若不盡見,必定有窒礙處。 若謂只“言忠信,行篤敬”便可,則自漢唐以來,豈是無此等人,因甚道統之傳 卻不曾得?亦可見矣。┿ 

    先生問:“論語如何看?”淳曰:“見得圣人言行,極天理之實而無一毫之 妄。學者之用工,尤當極其實而不容有一毫之妄!痹唬骸按缶V也是如此。然就 里面詳細處,須要十分透徹,無一不盡!淳 

    或講論語,因曰:“圣人說話,開口見心,必不只說半截,藏著半截。學者 觀書,且就本文上看取正意,不須立說別生枝蔓。唯能認得圣人句中之意,乃善。” 必大 

    圣人之言,雖是平說,自然周遍,亭亭當當,都有許多四方八面,不少了些 子意思。若門人弟子之言,便有不能無偏處。如夫子言“文質彬彬”,自然停當 恰好。子貢“文猶質也,質猶文也”,便說得偏。夫子言“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自然有先後輕重。而子夏“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便有廢學之弊。端蒙 

    人之為學,也是難。若不從文字上做工夫,又茫然不知下手處;若是字字而 求,句句而論,不於身心上著切體認,則又無所益。且如說“我欲仁,斯仁至矣”, 何故孔門許多弟子,圣人竟不曾以仁許之?雖以顏子之賢,而尚不違於三月之後, 圣人乃曰“我欲斯至”!盍亦於日用體驗,我若欲仁,其心如何?仁之至不至, 其意又如何?又如說非禮勿視聽言動,盍亦每事省察何者為非禮,而吾又何以能 勿視勿聽?若每日如此讀書,庶幾看得道理自我心而得,不為徒言也。壯祖 

    德先問孟子。曰:“孟子說得段段痛切,如檢死人相似,必有個致命痕。孟 子段段有個致命處,看得這般處出,方有精神。須看其說與我如何,與今人如何, 須得其切處。今一切看得都困了!揚 讀孟子。

    “‘學問之道無它,求其放心而已。’又曰:‘有是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 充之!献诱f得最好。人之一心,在外者又要收入來,在內者又要推出去。孟 子一部書皆是此意!庇忠允肿魍浦疇,曰:“推,須是用力如此!庇衷唬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庇衷唬 “世間只有個闔辟內外,人須自體察取。”祖道 人杰錄云:“心在外者,要收 向里;心在內者,卻推出去。孟子云,學問求放心,四端擴而充之。一部孟子皆 是此意。大抵一收一放,一闔一辟,道理森然!辟n錄云:“因說仁義,曰: ‘只有孟子說得好。如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贝耸菑耐饷媸杖 里來。如曰:“人之有是四端,知皆擴而充之!庇忠獜睦锩姘l出去。凡此出入 往來,皆由個心!衷唬骸^“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都是恁地’。”

    讀孟子,非惟看它義理,熟讀之,便曉作文之法:首尾照應,血脈通貫,語 意反覆,明白峻潔,無一字閑。人若能如此作文,便是第一等文章!僩 

    孟子之書,明白親切,無甚可疑者。只要日日熟讀,須教它在吾肚中先千百 轉,便自然純熟。某初看時,要逐句去看它,便覺得意思淺迫。至後來放寬看, 卻有條理。然此書不特是義理精明,又且是甚次第文章。某因讀,亦知作文之法。 植 

    孟子,全讀方見得意思貫。某因讀孟子,見得古人作文法,亦有似今人間架。 淳 

    “孟子文章妙不可言。”文蔚曰:“他每段自有一二句綱領,其後只是解此 一二句。”曰:“此猶是淺者,其他自有妙處。惟老蘇文深得其妙!文蔚 

    孟子之文,恐一篇是一人作。又疑孟子親作,不然,何其妙也!豈有如是人 出孟子之門,而沒世不聞耶!方 

    集注且須熟讀,記得。方子 集注。

    語吳仁父曰:“某語孟集注,添一字不得,減一字不得,公子細看!庇衷唬 “不多一個字,不少一個字!節 

    論語集注如稱上稱來無異,不高些,不低些。自是學者不肯用工看。如看得 透,存養熟,可謂甚生氣質。友仁 

    “某於論孟,四十馀年理會,中間逐字稱等,不教偏些子。學者將注處,宜 子細看。”又曰:“解說圣賢之言,要義理相接去,如水相接去,則水流不礙。” 後又云:“中庸解每番看過,不甚有疑。大學則一面看,一面疑,未甚愜意,所 以改削不已。”過 

    讀書別無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獃人相似,捱來捱去。自家都未要 先立意見,且虛心只管看?磥砜慈,自然曉得。某那集注都詳備,只是要人看 無一字閑。那個無緊要閑底字,越要看。自家意里說是閑字,那個正是緊要字。 上蔡云“人不可無根”,便是難。所謂根者,只管看,便是根,不是外面別討個 根來。僩 

    前輩解說,恐後學難曉,故集注盡撮其要,已說盡了,不須更去注腳外又添 一段說話。只把這個熟看,自然曉得,莫枉費心去外面思量。

    問:“集注引前輩之說,而增損改易本文,其意如何?”曰:“其說有病, 不欲更就下面安注腳。”又問:“解文義處,或用‘者’字,或用‘謂’字,或 用‘猶’字,或直言,其輕重之意如何?”曰:“直言,直訓如此。猶者,猶是 如此!庇謫枴罢摺、“謂”如何。曰:“是恁地!節 

    集注中有兩說相似而少異者,亦要相資。有說全別者,是未定也。淳 

    或問:“集注有兩存者,何者為長?”曰:“使某見得長底時,豈復存其短 底?只為是二說皆通,故并存之。然必有一說合得圣人之本意,但不可知爾。” 復曰:“大率兩說,前一說勝!拱壽 

    問:“語解胡氏為誰?”曰:“胡明仲也。向見張欽夫殊不取其說,某以為 不然。他雖有未至處,若是說得是者,豈可廢!”廣 

    集注中曾氏是文清公,黃氏是黃祖舜,晁氏是晁以道,李氏是李光祖。廣 

    程先生經解,理在解語內。某集注論語,只是發明其辭,使人玩味經文,理 皆在經文內。易傳不看本文,亦是自成一書。杜預左傳解,不看經文,亦自成一 書。鄭箋不識經大旨,故多隨句解。

    論語集注蓋某十年前本,為朋友間傳去,鄉人遂不告而刊。及知覺,則已分 裂四出,而不可收矣。其間多所未穩,煞誤看讀。要之,圣賢言語,正大明白, 本不須恁地傳注。正所謂“記其一而遺其百,得其粗而遺其精”者也。道夫 

    或述孟子集注意義以問。曰:“大概如此,只是要熟,須是日日認過!笔 大學以問。曰:“也只如此,只是要日日認過。讀新底了,反轉看舊底,教十分 熟後,自別有意思!庇衷唬骸叭珉u伏卵,只管日日伏,自會成。”賀孫 

    初解孟子時,見自不明。隨著前輩說,反不自明,不得其要者多矣。方 

    集注乃集義之精髓。道夫 集注、集義。

    問:“孟子比論語卻易看,但其間數段極難曉。”曰:“只盡心篇語簡了, 便難理會。且如‘養氣’一章,被它說長了,極分曉,只是人不熟讀。”問: “論語浩博,須作年歲間讀,然中間切要處先理會,如何?”曰:“某近來作論 語略解,以精義太詳,說得沒緊要處,多似空費工夫,故作此書。而今看得,若 不看精義,只看略解,終是不浹洽!币蚺e五峰舊見龜山,問為學之方。龜山曰: “且看論語!蔽宸鍐枺骸罢撜Z中何者為要?”龜山不對。久之,曰:“熟讀。” 先生因曰:“如今且只得挨將去。”榦 

    諸朋友若先看集義,恐未易分別得,又費工夫。不如看集注,又恐太易了。 這事難說。不奈何,且須看集注教熟了,可更看集義。集義多有好處,某卻不編 出者,這處卻好商量,卻好子細看所以去取之意如何。須是看得集義,方始無疑。 某舊日只恐集義中有未曉得義理,費盡心力,看來看去,近日方始都無疑了。 賀孫 

    因說“吾與回言”一章,曰:“便是許多緊要底言語,都不曾說得出。且說 精義是許多言語,而集注能有幾何言語!一字是一字。其間有一字當百十字底, 公都把做等閑看了。圣人言語本自明白,不須解說。只為學者看不見,所以做出 注解與學者省一半力。若注解上更看不出,卻如何看得圣人意出!”又曰:“凡 看文字,端坐熟讀,久久於正文邊自有細字注腳迸出來,方是自家見得親切。若 只於外面捉摸個影子說,終不濟事。圣人言語只熟讀玩味,道理自不難見。若果 曾著心,而看他道理不出,則圣賢為欺我矣!如老蘇輩,只讀孟韓二子,便翻繹 得許多文章出來。且如攻城,四面牢壯,若攻得一面破時,這城子已是自家底了, 不待更攻得那三面,方入得去。初學固是要看大學論孟。若讀得大學一書透徹, 其他書都不費力,觸處便見。”喟然嘆者久之,曰:“自有這個道理,說與人不 信!”

    問:“近看論語精義,不知讀之當有何法?”曰:“別無方法,但虛心熟讀 而審擇之耳!人杰 集義。

    因論集義論語,曰:“於學者難說?幢娙怂f七縱八橫,如相戰之類,於 其中分別得甚妙。然精神短者,又難教如此。只教看集注,又皆平易了,興起人 不得!振 

    問:“要看精義,不知如何看?”曰:“只是逐段子細玩味。公記得書否? 若記不得,亦玩味不得。橫渠云:‘讀書須是成誦!庇衷唬骸澳辰磳W者須 是專一。譬如服藥,須是專服一藥,方見有效!榦 

    問:“精義有說得高遠處,不知如何看!痹唬骸耙岔毝甲蛹毧,取予卻在 自家。若以為高遠而略之,便鹵莽了!”榦 

    讀書,且須熟讀玩味,不必立說,且理會古人說教通透。如語孟集義中所載 諸先生語,須是熟讀,一一記放心下,時時將來玩味,久久自然理會得。今有一 般學者,見人恁么說,不窮究它說是如何,也去立一說來攙說,何益於事!只 贏得一個理會不得爾。廣 

    讀書,須痛下工夫,須要細看。心粗性急,終不濟事。如看論語精義,且只 將諸說相比并看,自然比得正道理出來。如識高者,初見一條,便能判其是非。 如未能,且細看,如看按款相似。雖未能便斷得它按,然已是經心盡知其情矣。 只管如此,將來粗急之心亦磨礱得細密了。橫渠云:“文欲密察,心欲洪放! 若不痛做工夫,終是難入。德明 

    看精義,須寬著心,不可看殺了。二先生說,自有相關透處,如伊川云: “有主則實!庇衷疲骸坝兄鲃t虛。”如孟子云:“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 其政,害於其事。”又云:“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自 當隨文、隨時、隨事看,各有通徹處。德明 

    讀論語,須將精義看。先看一段,次看第二段,將兩段比較孰得孰失,孰是 孰非。又將第三段比較如前。又總一章之說而盡比較之。其間須有一說合圣人之 意,或有兩說,有三說,有四五說皆是,又就其中比較疏密。如此,便是格物。 及看得此一章透徹,則知便至;蜃晕从幸娮R,只得就這里挨。一章之中,程子 之說多是,門人之說多非。然初看時,不可先萌此心,門人所說亦多有好處。蜚 卿曰:“只將程子之說為主,如何?”曰:“不可,只得以理為主,然後看它底。 看得一章直是透徹了,然後看第二章,亦如此法。若看得三四篇,此心便熟,數 篇之後,迎刃而解矣。某嘗苦口與學者說得口破,少有依某去著力做工夫者。且 如‘格物、致知’之章,程子與門人之說,某初讀之,皆不敢疑。後來編出細看, 見得程子諸說雖不同,意未嘗不貫。其門人之說,與先生蓋有大不同者矣!驤 

    讀書考義理,似是而非者難辨。且如精義中,惟程先生說得確當。至其門人, 非惟不盡得夫子之意,雖程子之意,亦多失之。今讀語孟,不可便道精義都不是, 都廢了。須借它做階梯去尋求,將來自見道理。知得它是非,方是自己所得處。 如張無垢文字淺近,卻易見也。問:“如何辨得似是而非?”曰:“遺書所謂義 理栽培者是也。如此用工,久之自能辨得!德明 

    論語中,程先生及和靖說,只於本文添一兩字,甚平淡,然意味深長,須當 子細看。要見得它意味,方好。淳 

    問:“精義中,尹氏說多與二程同,何也?”曰“二程說得已明,尹氏只說 出。”問:“謝氏之說多華掞!痹唬骸昂汤蓢L教人看謝氏論語,以其文字上 多有發越處!敬仲 

    先生問:“尋常精義,自二程外,孰得?”曰:“自二程外,諸說恐不相上 下。”又問蜚卿。答曰:“自二程外,惟龜山勝。”曰:“龜山好引證,未說本 意,且將別說折過。人若看它本說未分明,并連所引失之。此亦是一病!庇謫 仲思。答曰:“據某,恐自二程外,惟和靖之說為簡當!痹唬骸耙阅秤^之,卻 是和靖說得的當。雖其言短淺,時說不盡,然卻得這意思!表曋,復曰:“此 亦大綱偶然說到此,不可以為定也。”

    明道說道理,一看便好,愈看而愈好。伊川猶不無難明處,然愈看亦愈好。 上蔡過高,多說人行不得底說話。楊氏援引十件,也要做十件引上來。范氏一個 寬大氣象,然說得走作,便不可曉。端蒙 

    上蔡論語解,言語極多。看得透時,它只有一兩字是緊要。賜 

    問:“謝氏說多過,不如楊氏說最實!痹唬骸耙险Z言最實,亦多是處。 但看文字,亦不可如此先懷權斷於胸中。如謝氏說,十分有九分過處,其間亦有 一分說得恰好處,豈可先立定說。今且須虛心玩理!贝笱艈枺骸袄砣绾瓮?” 曰:“今當以小說明之:一人欲學相氣色,其師與五色線一串,令入暗室中認之。 云:‘辨得此五色出,方能相氣色。’看圣人意旨,亦要如此精專,方得之。到 自得處,不從說來,雖人言亦不信。蓋開導雖假人言,得處須是自得,人則無如 之何也。孔子言語簡,若欲得之,亦非用許多工夫不得。孟子之言多,若欲得之, 亦合用許多工夫?鬃友院啠室鈴V無失。孟子言多意長,前呼後喚,事理俱明, 亦無失。若他人語多,則有失。某今接士大夫,答問多,轉覺辭多無益。”大雅 

    原父論語解,緊要處只是莊老。必大 諸家解。

    先生問:“曾文清有論語解,曾見否?”曰:“嘗見之,其言語簡!痹唬 “其中極有好處,亦有先儒道不到處。某不及識之,想是一精確人,故解書言多 簡!蹦吃唬骸奥勚,文清每日早,必正衣冠,讀論語一篇!痹唬骸按怂^ ‘學而時習之’,與今日學者讀論語不同!可學 

    建安吳才老作論語十說,世以為定夫作者,非也。其功淺,其害亦淺。又為 論語考異,其功漸深,而有深害矣。至為語解,即以己意測度圣人,謂圣人為多 詐輕薄人矣!徐蒧為刊其書越州以行。方 

    學者解論語,多是硬說。須習熟,然後有個入頭處。季札 

    孟子疏,乃邵武士人假作。蔡季通識其人。當孔穎達時,未尚孟子,只尚論 語孝經爾。其書全不似疏樣,不曾解出名物制度,只繞纏趙岐之說耳。璘 

    問伊川說“讀書當觀圣人所以作經之意,與圣人所以用心”一條。曰:“此 條,程先生說讀書,最為親切。今人不會讀書是如何?只緣不曾求圣人之意,才 拈得些小,便把自意硬入放里面,胡說亂說。故教它就圣人意上求,看如何! 問:“‘易其氣’是如何?”曰:“只是放教寬慢。今人多要硬把捉教住,如有 個難理會處,便要刻畫百端討出來,枉費心力。少刻只說得自底,那里見圣人意!” 又曰:“固是要思索,思索那曾恁地!”又舉“闕其疑”一句,嘆美之。賀孫  集注讀論孟法。

    先生嘗舉程子讀論孟切己之說,且如“學而時習之”,切己看時,曾時習與 否?句句如此求之,則有益矣。余正甫云:“看中庸大學,只得其綱而無目,如 衣服只有領子!边^當時不曾應。後欲問:“謂之綱者,以其目而得名;謂之領 者,以其衣而得名。若無目,則不得謂之綱矣。故先生編禮,欲以中庸大學學記 等篇置之卷端為禮本!闭ξ粗畯摹過 

    問:“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曰:“孔子言語一似 沒緊要說出來,自是包含無限道理,無些滲漏。如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道 之以德,齊之以禮’數句,孔子初不曾著氣力,只似沒緊要說出來,自是委曲詳 盡,說盡道理,更走它底不得。若孟子便用著氣力,依文按本,據事實說無限言 語,方說得出。此所以為圣賢之別也。孟子說話,初間定用兩句說起個頭,下面 便分開兩段說去,正如而今人做文字相似。”僩 

    論語之書,無非操存、涵養之要;七篇之書,莫非體驗、擴充之端。蓋孔子 大概使人優游饜飫,涵泳諷味;孟子大概是要人探索力討,反己自求。故伊川曰: “孔子句句是自然,孟子句句是事實。”亦此意也。如論語所言“居處恭,執事 敬,與人忠”,“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非禮勿視聽言動”之類, 皆是存養底意思。孟子言性善,存心,養性,孺子入井之心,四端之發,若火始 然,泉始達之類,皆是要體認得這心性下落,擴而充之。於此等類語玩味,便自 可見。端蒙 

    問:“齊景公欲封孔子以尼谿之田,晏嬰不可。楚昭王欲封孔子以書社之地, 子西不可。使無晏嬰子西,則夫子還受之乎?”曰:“既仕其國,則須有采地, 受之可也!人杰 集注序說。

    楚昭王招孔子,孔子過陳蔡被圍。昭王之招無此事。鄒魯間陋儒尊孔子之意 如此。設使是昭王招,陳蔡乃其下風耳,豈敢圍?張無垢所謂者非。


返 回

web@guoxue.com  webmaster@guoxue.com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南京市| 贵阳市| 偏关县| 湟源县| 濮阳县| 邵武市| 横峰县| 蒲城县| 长武县| 沙田区| 赣州市| 蒙阴县| 定安县| 嫩江县| 仙居县| 泰兴市| 军事| 天水市| 成安县| 天长市| 康乐县| 南昌市| 长宁区| 光山县| 太仓市| 河北省| 无极县| 铜梁县| 铜鼓县| 颍上县| 丽水市| 湘潭县| 金秀| 稻城县| 库车县| 彰武县| 海城市| 东丽区| 垣曲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