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男,1955年生于湖北江陵。1971年參加工作。1982年7月,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華中師范大學攻讀中國文學批評史方向碩士研究生,獲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9月—1997年6月,在蘇州大學攻讀魏晉南北朝文學及文論方向博士研究生,獲文學博士學位。1982年8月—1985年8月,在中南民族學院任校報主編。1988年7月—1998年12月,在中南民族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任文藝學教研室主任。1993年6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6年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7年6月任湖北省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1998年2月,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1月調赴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工作,任文藝學教研室主任。2001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同年招生。2002年12月至今,在武漢大學文學院任教,現為該校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自1988年至今,已系統講授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學概論、文學心理學、文心雕龍研究、世說新語研究等課程,效果優良。自1996年至今,已指導10余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社會兼職:現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湖北省文藝學學會副會長。
住宅電話:027-67863630
E-mail:wdljz@yahoo.com.cn
(一)專著(15部)
1、《卓有成效的課堂管理》(譯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漢魏六朝文藝心理學》(獨著),北岳文藝出版社1992.
3、《瓶中審丑》(獨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4、《心哉美矣——漢魏六朝文心流變史》(獨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5、《東方情結——東方文學與中國》(獨著),海南出版社1993.
6、《非性文化的奇花異果——中國古代性觀念與中國古典美學》(第二著者),巴蜀書社1995.
7、《愛欲人格》(獨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多次登上“風入松”和“國林風”的全國圖書排行榜
8、《臣妾人格》(獨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
9、《生命的光環——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合著),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
10、《亂世苦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獨著),東方出版社1998.
多次登上“風入松”和“國林風”的全國圖書排行榜
11、《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獲武漢市人民政府第7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12、《李建中自選集》(獨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獲首屆湖北圖書獎提名獎
13、《東方文化與現代化》(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4、《日月清朗,千古風流——〈世說新語〉》(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5、《玄學與魏晉社會》(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二)主編參編著作(6部)
1、《古代詩歌精萃鑒賞辭典》(參編),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2、《文心雕龍學綜鑒》(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中國文化概論》、(參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中國文化教程》、(參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中國古代文論》(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中國大百科全書》(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三)學術論文要目(60余篇)
1、《論靈感的靜態特征》,《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6.4.
2、《需求與滿足——論文學活動中的拓撲心理學》,《批評家》1987.5.《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87.8.全文轉載。
3、《晚清小說理論中的心理學思想》,《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8.3.《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88.9.全文轉載
4、《論魏晉六朝作家“人心”與“文心”的分裂》,《文學評論》1989.5.
《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89.12.全文轉載;《文史知識》1990.1.摘要
5、《論魏晉六朝的暢情美學》,《華中師大學報》1989.9.
6、《王充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社會科學研究》1990.2.
7、《“才性”芻議》,《四川大學學報》1990.3.
8、《〈金瓶梅〉性目的論初探》,《江淮論壇》1990.5.《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1.2.全文轉載。
9、《古典文學研究的心理學視角》,《古典文學知識》1990.6.
10、《〈琴賦〉一曲盡雅聲》,《名作欣賞》1990.6.
11、《心物:漢魏六朝文藝心理學之綱》,《學術月刊》1991.1.《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1.7.全文轉載。
12、《論〈金瓶梅〉中的財與色》,《思想戰線》1991.1.
13、《哀樂論──漢魏六朝創作心理研究》,《華中師大學報》1991.2.
14、《從品評才性到精析文心》,《社會科學研究》1991.2.
15、《棗肉與橄欖——〈金瓶梅〉鑒賞心理探幽》,《名作欣賞》1991.5.
16、《〈金瓶梅〉“德色”論》,《中國文學研究》1992.1.
17、《〈世說新語〉:魏晉名士心態錄》,《文史知識》1992.1.
18、《〈淮南子〉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漳州師院學報》1992.1.《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2.10全文轉載。
19、《心論與文論》,《學術研究》1992.2.
20、《“聲無哀樂”新解——論嵇康音樂心理思想》,《思想戰線》1992.3.
《中國文學年鑒》1993年號摘要發表
21、《老樹如何放新花──論古代文學研究的現代轉換》,《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1.
22、《中國古代文論的藝術心理學價值》,《唐都學刊》1993.3.
23、《學術研究的轉型》,《讀書》1993.4.
24、《魏晉人的哭》,《名作欣賞》1993.4.
25、《晚清小說研究的文化視角》,《第34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大學1993.9.
26、《中國古代美學家的“生存問題”》,《文藝理論研究》1994.1.《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4.4.全文轉載。
27、《從“金瓶梅現象”到“賈寶玉情結”——中國古代性觀念的美學嬗變》,《華中師大學報》1994.4.
28、《中國古代鑒賞心理學論綱》,《學術研究》1994.5.
29、《新潮與傳統——關于儒學文化的現代思考》,《南方文壇》1994.5.
30、《中國文論的世紀性回顧與展望》,《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5.3.
31、《文學史方法的歷史與新方法的誕生》,《河北師大學報》1995.3.
32、《自卑與超越——司馬遷悲劇心理探幽用》,《唐都學刊》1995.4.
33、《文學史研究的拓荒之作》,《民族文學研究》1996.1.
34、《魏晉文學的人格生成》,《文學評論》1996.2.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5、《轉型時期的才性理論──劉劭〈人物志〉研究》,《蘇州大學學報》1996.3.
36、《解剖自我》,《當代作家》1996.5.
37、《建安七子論》,《中國文學》1997.3.
38、《試論劉勰的人格境界與〈文心雕龍〉的人格理論》,《學術月刊》1993.3.《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7.8全文轉載。
39、《試論陶詩的人格精神》,《華南師大學報》1997.6.《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8.5.全文轉載。
40、《文心“動靜”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
41、《中國傳統文化人格與現代社會轉型》,《第35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布達佩斯1997.8.
42、《試論西晉詩人的人格悲劇》,《社會科學戰線》1998.2.《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8.9.全文轉載。
43、《論魏晉人格的虛靜與躁動》,《湘潭師院學報》1998.4.
44、《〈莊子〉人格理想與魏晉文學的人格起點》,《華中師大學報》1998.5.
45、《中國古文論詩性特征剖析》,《學術月刊》1998.10.《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9.2.全文轉載。
46、《斷裂與重鑄──漢魏之交的文學與人格》,《中國雅俗文學》第1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12.
47、《玄學人格與玄言詩》,《江海學刊》1999.1.
48、《魏晉詩人的死亡意識與生命悲歌》,《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1.
49、《臣妾人格與文學》,《東方》1999.2.
50、《試論〈文心雕龍〉的思想史價值》,《文心雕龍研究》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5.
51、《本世紀魏晉思想研究的兩次高潮》,《東方文化》2000.1.
52、《王國維的人格悲劇與人格理論》,《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1.
53、《文果載心,余心有寄》,《理論月刊》2000.1.
54、《魏晉時期儒家人格的玄學化歷程》,《華中師大學報》2000.4.《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2000.10.全文轉載。
55、《現代化與都市人格》,《中國現代化與深圳跨世紀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6.
56、《魏晉文學的人格承擔》,《第36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蒙特利爾2000.8.
57、《辨體明性——關于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征的現代思考》,《華中師大學報》2001.2.《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2001.8.全文轉載。收入《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8.
58、《詩性傳統的斷裂》,《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9輯.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3.
59、《魏晉玄學在二十世紀中國的命運》,《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10.
60、《神女與寡婦——關于魏晉文學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4.摘要
61、《原始思維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征》,《文藝研究》2002.4.《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6.“論著精華”選登
62、《儒道釋文化的詩性精神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征》,《文藝理論研究》2003.1.
63、《文藝批評的本土資源》,《文藝報》2003.3.29.
(四)目前承擔課題:
1、《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征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2、《儒道釋文化與中國文學》,橫向聯合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