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首頁 | 新著一覽 | 書業(yè)新聞 | 網(wǎng)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lián)系我們

 

王學泰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

第一輯歷代詩歌總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價: 68.00元

 

 

 

 

191 《清宮詞》


  詩總集,不分卷,今人石繼昌輯。
  此書收清宮詞九種。包括:1.《清宮詞》八十四首,署“錢唐九鐘主人”撰,即清吳士鑒,字公、號齋,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官至翰林侍讀;2.《清宮詞》一百零一首,清魏程博撰。程博,字蓮裳,號息園,湖南湘鄉(xiāng)人,生活于清末;3.《前清宮詞》一百首,作者佚名。4.《長安宮詞》一百首,作者胡延,延字研孫,一作硯生,四川人。庚子事變慈禧西逃西安,胡延為西安知府;5.《北京宮詞》一百首,顏緝祜撰。緝祜字伯秦,號函?,晚號函叟,辛丑和約后,慈禧從西安假道河南回京,在開封(汴京)修行宮,顏耎祜為供支委員;6.《金鑾鎖記》一百三十七首,補遺六首,清高樹撰。樹字蔚然,別號珠巖山人,四川瀘州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歷軍機章京,御史等;7.《方家園雜詠紀事》二十首,清王昭撰,字藜青,號水東,又號小航,光緒二十年(1894)翰林,曾官禮部主事,參加戊戌變法,號為帝黨;8.《清宮詞》三十首,清楊秡蒶撰,秡蒶字瑟民,江蘇寶山人,生活于清末民初;9.《頤和園雜題》十首,近人周大烈撰,大烈字印昆,湖南湘潭人,北洋政府時為眾議院議員。書后附王運《圓明園詩》、王國維《頤和園詞》、張懷奇《頤和園詞》、鄧《頤和詞》等三種和王景禧《宮井詞》。
  本書所收宮詞內(nèi)容包括:1.敘寫清朝發(fā)跡發(fā)展史,一直寫到清末宣統(tǒng)間,清亡。如吳士鑒、魏程博所作兩組《清宮詞》皆從滿族發(fā)祥神話寫起,并記錄許多宮中瑣事,從中可見滿族風俗,其所多取于“身歷其境,信而有征”者。宮詞涉及的一些記載,還很重要。如“華風纖巧束雙纏,妙舞爭夸貼地蓮。何似珠宮垂厲禁,防微早在入關年。”并附小注云:“順治初年,孝莊皇后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此旨舊懸于神武門內(nèi)。”(吳士鑒《清宮詞》)滿族初入關時對纏足如此痛惡,可是到了清朝末年,京中的八旗子弟,一些無所事事的男人由于好美,都把腳纏細,號為“刀條腳”。2.有些宮詞作者是記其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他們的記錄,可補歷史記錄之不足。《長宮詞》《汴京宮詞》均寫庚子事變時慈禧、光緒逃往西安及假道河南歸京的情景,從中可見慈禧等人在國難中仍然靡費奢侈,講究排場。如:“笑指緋紅衐目光,前程鋪錦易鵝黃。紛紛上色仍嫌侈,幽雅淞藍淺澹緗。”“芥菜青青薦嫩秧,御冬蓄旨酢鹽霜。”描寫只是為了供給慈禧吃咸菜圪塔就發(fā)銀四十兩。《金鑾瑣記》多記庚子以后清宮內(nèi)外瑣事,可見當時清統(tǒng)治者上下之腐朽。《方家園雜詠紀事》則以記慈禧、隆裕二后事和戊戌政變?yōu)橹鳌F湓婋m簡而注文甚詳,許多是不見史傳的,可供研究近代史者參考。此書為研究清代風俗掌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192 《南宋雜事詩》


  詠史詩總集,七卷,清沈嘉轍、吳焯、陳芝光、符曾、趙昱、厲鶚、趙信七人同撰。
  嘉轍字欒城,焯字尺鳧,曾字幼魯,鶚字太鴻,四人皆錢塘(浙江杭州)人。芝光字蔚九,昱字功千,信字意林,二人為兄弟。陳、二趙皆仁和(浙江杭州)人。七人惟符曾以薦舉至戶部郎中,厲鶚以康熙庚子(1720)舉于鄉(xiāng)外,其余皆諸生。
  此編所收每人七言絕句百首(符曾一百零一首)。詩中采摭故實,以詠南宋杭州史事,凡與杭州無關者概不入詠。此編為補明代田汝耕《西湖游覽志》《西湖游覽志余》而作,凡田汝耕《志》存者則避之,或同一事,田《志》所錄未詳,則廣為搜羅,用資博覽。作者之目的在于用詩加小注的形式以展示南宋一百余年間杭州風貌。故此編上采正史、政書,下搜宋以來詩詞文集,旁及野史筆記、別傳方志、金石碑刻,取材十分廣泛,征引書籍近千種,每首詩詠一事,以小注補充其不足,詩中所寫上及開國典禮、宮廟建筑、帝王燕射、典禮國祭、傳國璽印,御筆書法、駕幸宴樂、宮廷秘史、陵寢盜發(fā)、宋金交涉;中關臣工忠奸、百官除授、科場軼聞、釋道理學、文人趣事、畫家琴師、音樂書畫、佚詩佚文、典籍聚散、時語方言、名勝古跡、園林亭臺、花卉樹木、魚禽蟲獸、碑刻題名、文物古董、文房四寶、紙錢楮券;下涉四時節(jié)令、時尚風土、市井景象、歌妓舞女、名酒名菜、糕點食品、絲綢瓷器乃至謔語優(yōu)言、讖兆圖緯、火災火葬、陰曹志怪、戲曲小說等。南宋時期發(fā)生在杭州的大小事件,只要在清代仍有記載可按者都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反映,可作一代詩史讀。
  作者用詩以記事,事即注于詩下。一詩往往合數(shù)事而成,鱗次分注,詳載書名,并列總目于首,登記作者姓名。因為作詩的目的是使人們關注南宋杭州舊事,過于注重排比事實,所以此書的一些篇章中不免有牽強堆砌之處。但就全書來說大多詩篇還是富于韻味的,其中還有不少可以反復吟誦的佳句。書前,趙殿成在《題辭》中即列舉七十余對佳聯(lián)。因之,此集不僅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亦是一編較好的詠史詩集。
  此組詩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至雍正元年(1723)之間,初刊于雍正間。乾隆丁亥(1767)有小山堂刊本。常見者是劉子端手錄芹香齋摹鐫本和道光間扶荔山房刊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7年據(jù)扶荔山房刊本標點排印出版。

 

193 《續(xù)甬上耆舊詩》


  明清寧波詩總集,一百二十卷,清全祖望編纂。祖望(1705~1755)字謝山,一字紹衣,浙江寧波人。雍正七年(1729)以貢生充選貢入京,上書侍郎方苞,苞異之。乾隆元年(1736)薦舉試博學鴻詞,適逢會試中進士,選庶吉士,所以并未參加鴻博試,后授知縣,未赴任而歸鄉(xiāng)。
  清人李鄴嗣編《甬上耆舊詩》,收寧波一帶自越國文種到明季諸家詩三千余首,作者凡四百三十余人。此書為李鄴嗣書的續(xù)集,所收多為明末到清初抵抗清人入侵和清統(tǒng)治確立之后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的遺民詩,其意在表彰忠烈,宣傳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全書共收錄古今體一萬五千九百余首,作者六百余人。卷一至卷五為甲申(1644)明滅亡以后士大夫詩,其中有些是正直、勇于和閹黨權奸斗爭的士大夫的詩。六卷以后則多為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和清初順治、康熙間明遺民的作品,其著名者如卷八的《正氣錄》;卷十一的《殉難諸公詩》、卷十三的海外幾社六子之一張煌言的詩;卷三十八到卷四十為“三黃詩”(即黃宗羲、黃宗炎、黃宗會等人的作品)。在這些作者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氣貫長虹、富于戰(zhàn)斗精神的詩篇。書中作者小傳也很有特色,多記遺聞軼事,有許多為野史筆記所未見,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書編成后由于正處于清代文字獄特別嚴酷時期(清乾隆中葉),未能刊刻,只有傳抄本在暗暗流傳,辛亥革命之后才出現(xiàn)據(jù)傳抄本的排印本。為民國戊午年(1918)四明文獻館編印。此本與手稿出入甚大,次序錯亂,詩有刪節(jié),不一而足。

194 《婁東詩派》


  婁東詩總集,二十八卷,清汪學金編纂。學金(1748~1804)字敬箴,號杏江,晚號靜?,江蘇鎮(zhèn)洋(江蘇省太倉縣)人。幼而聰穎,乾隆四十六年(1781)一甲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左庶子,以病乞歸。
  “婁東”指今江蘇省太倉縣一帶。此地明代出現(xiàn)了王世貞、清初出現(xiàn)了吳偉業(yè),他們均為名震一時的大詩人,因此這里有良好的詩學傳統(tǒng)。特別是吳偉業(yè),他在明亡以后,以明末清初的歷史現(xiàn)實為題材,撰寫大量的熔唐初“四杰”的藻采和元白通俗流暢詩體為一爐、哀感頑艷的七言歌行。這些在當時影響很大,形成“婁東詩派”。有許多人起而效之,特別是太倉“十子”(周肇、王揆、許旭、黃與堅、王撰、王昊、王?、王曜升、顧湄、王攄),他們大多效法吳偉業(yè)(其中也有少數(shù)學王世貞的),這都屬于婁東詩學。這些詩人,人多勢眾,于是王士?在《分甘余話》中言:“明末暨國初歌行,約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時與蘇近;大樽源于東川,參以大復;婁江源于元白,工麗時或過之。”本來是論歌行的,言錢謙益學杜甫,雜以蘇軾;陳子龍學唐人李頎,參以明人何景明;吳偉業(yè)學元白。后來用之以論其他體裁的詩歌。此書本為地方詩總集之屬。因為吳偉業(yè)等人已衍為“派”,故稱“詩派”。全書共選太倉一帶詩人近五百人,末附方外和閨雅。其中最突出王世貞,入選作品三卷,其次是吳偉業(yè)二卷,陸世儀一卷。研究“婁東詩派”者則可資參考。
此書有清嘉慶甲子(1804)詩志齋刻本傳世。

195 《江西詩徵》


  
江西詩總集,九十四卷,清曾燠編纂。燠(1760~1831)字庶蕃,號賓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選庶吉士,授戶部主事,累擢兩淮鹽運使,官至貴州巡撫,迄歸養(yǎng)卒。
  江西詩因宋代一些詩人追隨黃庭堅,學習其風格奇險瘦硬的詩作和“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的“心法”形成的“江西詩派”而著名。其實江西詩歌有著長遠的傳統(tǒng),并不是只有屬于“江西詩派”的詩人。這種傳統(tǒng)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陶潛,唐代有劉虛、王季友、楊衡、施肩吾、鄭谷、陳陶等俱為江西人。宋代詩壇江西名家輩出,不入“江西詩派”的江西詩人有晏殊、歐陽修、劉敞、王安石、曾鞏(產(chǎn)生于江西派形成前),其后有楊萬里(晚年擺脫江西派)、胡詮、姜夔、文天祥、劉辰翁等人。元初四大家有三家:虞集、范、揭莖斯為江西人,明初劉崧人亦稱之為江西派(或西江派),但他并不宗宋而取材中唐,他對平正典雅的臺閣體的創(chuàng)始人楊士奇(也是江西人)有很深的影響。其后的江西名詩人如湯顯祖、蔣士詮,都近于“性靈派”,為江西詩增添了新的色彩。此書收錄詩歌以地域為標準,于是它便成為色彩紛呈、風格各異的江西詩人的總集。其“江西”概念則以《大清一統(tǒng)志》為準。對于外地遷到江西的詩人只有流寓而終才能入選。全書以編年為序,不以郡縣分編。書中惟陶詩全錄,余如宋之歐、王、黃,元之虞、范、揭則僅擇其精者,以百首為率。對于未經(jīng)傳刻,或傳刻未廣者則多選,以盡表微闡幽之義。入選詩人各附小傳及簡單的評論。全書共收詩人兩千余家,書前有曾燠論詩詩五十四首,分別評論江西詩人五十四家,均為有代表性的詩人,其論也頗有可取之處。
  有清嘉慶間刊本。

 

國學網(wǎng)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华阴市| 黄浦区| 东阿县| 台南市| 阿拉善左旗| 阿克苏市| 安化县| 闽清县| 额尔古纳市| 涟水县| 蓝田县| 平邑县| 高清| 从化市| 雷州市| 福建省| 平潭县| 萍乡市| 凌源市| 星子县| 福州市| 含山县| 监利县| 楚雄市| 长兴县| 休宁县| 鹰潭市| 新余市| 马山县| 平乐县| 溧阳市| 江都市| 东乡县| 榆中县| 弥勒县| 浠水县| 屏东县| 达孜县| 哈尔滨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