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首頁 | 新著一覽 | 書業(yè)新聞 | 網(wǎng)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lián)系我們

 

王學泰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

第一輯歷代詩歌總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價: 68.00元

 

 

 

 

171 《感舊集》(漁洋山人感舊集)


  清初詩總集,十六卷,清王士編纂。
  王氏為清初詩壇領袖,交游甚廣,當時有影響的詩人多與之有所往來,他們生活時期(康熙初、中期)正逢清詩發(fā)展第一個高潮,此時“遁世之遺老,興國之碩彥,無不萃薈一時”(盧見曾《序》)。編者晚年,感時懷舊,因而輯平生故人之詩,存歿兼錄,而成此編。
  全書錄詩二千五百七十二首,作者三百三十三人,收集面雖廣,但并不濫。王氏在京為官時“砶廊翰苑,朝會宴喜,應制投贈之作,咸樂得先生甄綜之,顧寥寥數(shù)人外,多置而不錄”(見朱彝尊《序》)。此集在王士?生前并未編成,王士?逝世之后,盧見曾(見后《出塞集》)在黃叔琳家見到這個抄本,遂又加以搜輯整理,每人附以小傳,并加補遺(補詩放在每大卷之末)。王士?輯錄故人之詩雖然意在懷舊,但其仍然貫徹了其論詩主張,偏重收錄追求具有“神韻”風貌的作品。正如盧見曾為該書所作的《凡例》中所說,入選詩人“遭遇不同,情性各異,而一經(jīng)先生選次,如金之入大冶,渣滓悉化,融煉一色”。一些風格各異的作者,經(jīng)過選家的處理,仿佛都成了風格恬淡,平和蘊藉的詩人。如錢謙益晚年風格沉郁,吳偉業(yè)富于激情,邢窻念亂傷離的凄婉之作都未能入選,只選和王氏風格相近的作品。可見若從此集了解清初詩壇的概貌和流變之全面情況是不可能的。盧見曾編刻此書時頗以己意更定,時已距王士?為此書作《序》近八十年(即從康熙十三年到乾隆十七年1674~1752),故流行之本亦非王氏自輯之《感舊集》。
  有乾隆壬申(1752)精刊本。

172 《篋衍集》


  清初詩總集,十二卷,清陳維崧編纂。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其父貞慧為明末復社四公子之一,風流倜儻,名傾一時。維崧有父風,少負才名,弱冠后文名籍甚,而落拓不遇。康熙十八年(1679),參加博學鴻儒考試,授翰林檢討,纂修《明史》,四年后卒于官。
  陳氏逝世后,蔣景祁在其家發(fā)現(xiàn)了當時“名公碩人”之詩三百余紙,是陳維崧在生前編成的此集,當時秘不示人,蔣氏認為所編選的作品皆可以傳世,故與其宗人蔣國祥共同整理刊刻。
  維崧所抄大多為其交游所及而且選錄極嚴,“國不過數(shù)人,人不過數(shù)詩”。其所取風格不一,高雅恬淡、麗深摯、婉麗流暢、沉郁頓挫、古拙質樸、清新明朗等不同風格的作者都有代表作品選入。在藝術上也以成功者居多,基本上反映了順治和康熙初期詩壇的面貌。沈德潛在論及清初諸選本時說“國朝選本詩,或尊重名位,或籍交游結納,不專論詩也。陳檢討《篋衍集》較諸本為善,然只及康熙癸丑(十二年即1673年)”(見《清詩別裁·凡例》),就是指此書去取謹慎,所選多為精品。
  此集之名取義于《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以篋衍,巾以文繡……”篋衍意為盛物竹器。
  有康熙壬申(1752)精刊本,署有王阮亭(士)、宋牧仲(犖)鑒定。

 

173 《名家詩永》


  清初詩選集,十六卷,清王爾綱編選。爾綱字紹李,池州建德(安徽省東至縣)人。清初廩貢生,能詩文,博通群籍,著作豐富,約二十八種。
  王氏論詩專主唐音,“詩以唐為則,以古為宗,以三百篇為宗,以明為注疏,明學唐,而有勝于唐者也”(王爾綱《名家詩永·雜述》)。對于宋、元二代,公安、竟陵則持否定態(tài)度,編者主張作詩應該性情學問并重,所謂“詩道性情必資學問,學問所以道性情”。這些看法大致與后來沈德潛的“格調說”相接近,無甚新奇特殊之處。惟言明詩勝于唐詩者卻很少。
  編者纂輯此書主旨在于“表微”。明末清初高人逸士、名公巨卿、方外偉才、閨中慧質,都有入選,共九百九十三人(再見者十三人),因為意在表彰未享大名的詩人。王爾綱對于尚未刊刻的抄本則愈加珍惜,入選之作品則多取于抄本和朋友所寄之散箋,入選作者很多,但每人所取之詩甚少,少者一首,多者不過一二十首。詩后間附編者一些簡單的評注。
  其編選原則是重視詩的內容。他說:“選詩先選題,如忠孝節(jié)烈,有關名教,國計民生,可備采風;傳人記事,足當稗官;考證古今,堪裨學問。加以詩能合格,自必采錄無遺。至若花鳥閑吟,或間登一二;壽挽諛詞則一概不收。”(見《凡例》)因此空洞庸濫之作不多。在藝術上多取明朗流暢、通俗淺易之作,像吳應箕《述懷》選了七八首(如“至春方無事,觀書感慨生。古人不努力,詎有身后名。黽勉慚二諱,翱翔冀一鳴。四十未云落,為學羞縱橫……”),就很有代表性,這在吳應箕的作品中不是什么佳作,但可見王氏鑒賞能力并不太高。
  此書編輯草率,排列漫無次序。(“前后以得詩遲早為序”)可見王爾綱還有藉此廣通聲氣、互相標榜之意。在最后附錄大量編者自己的作品,并借他人之口贊美自己的作品“溫厚和平,寄意深遠”“逼真漢魏人手筆”,而且大加嘆賞“真大家手筆”。王爾綱不過一介寒儒,傾其家資以表彰先哲而刻此書,誠亦難得。書前有金佐、宗觀、吳非三《序》,以及編者《自序》,并附有《雜述》以表達編者的論詩主張。
  有清康熙間砌玉軒刊本,民國二十五年(1936)藉此本影印。

174 《詩觀》(天下名家詩觀)


  清初詩總集,初集十二卷,二集十四卷,三集十三卷,別集一卷,清鄧漢儀編纂。漢儀(1617~1689)字孝威,江蘇泰州(今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試“博學鴻儒”,因年老授內閣中書。后歸鄉(xiāng)以吟詠自適。
  此書為清初較大規(guī)模的詩歌纂輯本。明末清初是社會由動亂走向安定的時代,鄧漢儀一生奔走南北,對于世事興衰有很深入的認識。他意識到處于這個時代的詩人“歷乎興革理亂,安危順逆之交,中有所藏,類不能黯然而已。以故憂生憫俗,感遇頌德之篇,雜然而作。一時公卿以迄韋布,其號為能詩,沉雄古麗、安雅柔澹,以幾于漢魏四唐之盛者,蓋指不勝屈”。也就是說這本來是個產(chǎn)生“詩史”的時代,可是有許多選家舍大求小,“專采夫一二花草風云厘飲宴閨幃臺閣之詞,以是諛說(悅)時人之耳目”(皆見鄧漢儀《自序》),引起鄧漢儀的不滿。他說僅就朋友投贈給自己的詩中,刪繁就簡,編次成書,就“足記時變之極而臻一代之偉觀”。因此,此集的編纂雖未擺脫明末以來士人互相標榜之風習,登錄之詩多為友朋之作,而且“選數(shù)多寡,實非有意,皆因其卷之繁簡,地點之遠近然”,但由于編選者所交游多為故老遺民,或勉強出仕新朝的士大夫,從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仍可看到時代動亂的影子和他們依違新舊之間的心態(tài)。(編者本人的《題息夫人廟》的“自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所反映的遺老心態(tài)就很有代表性)這些作品就有一部分被選入《詩觀》,所以通過此書確實可以“觀”到一些時風世態(tài)。另外它卷帙浩繁,也可供選清詩者采擇。近人徐世昌亦說:“其中遺集罕傳者,頗賴以得梗概。”(《晚晴詩匯》)
  《詩觀》三集陸續(xù)刻成,有康熙壬子(1672)到庚午(1690)慎墨堂刊本。
  另有乾隆十五年(1750)到十七年(1752)深柳讀書堂重刊本,但此本多刪節(jié)。

175 《皇清百名家詩》


  
清詩總集,八十九卷,清魏憲編纂。憲字惟度,福清(今屬福建)人。明諸生,入清不仕。撰《枕江樓集》十卷。
  魏氏大約為福建一帶操選政者,其清詩選本還有《詩持》一至四集。此書號稱“百家”,實則九十一家,葉方露以下十人,未得其詩,先列其名,意在聲氣標榜。編者認為明曹學?有《十二代詩選》止于明之天啟,因選此集補之,選錄自明代天啟甲子(1624)至康熙壬子(1672)之詩,共得百家。登錄姓氏以得到詩卷前后為順序,每家之前各有小“引”,為詩人小傳,并包括編者對詩人及其詩的評論。
  此編以清初名公大老魏裔介為首,所取亦多達官顯宦、名公巨卿。以編者自己作品殿后,并言自己入選之詩是為“同學諸子所論定”,并吹噓說:“然魏子之詩不與選是徒有?羹而亡至味,寧免遺珠之誚乎?”仿佛入選九十家之詩歌皆不如魏憲,其實魏憲的詩文“皆未成家”(鄧之誠語,見《清詩紀事初編》),清陳融《閧園詩話》評及《皇清百名家詩》言其“闕略”太甚“為時所訾”,又引《注韓居詩話》云:“惟度嘗選百家詩,入選多顯宦,刻己于末,而秀水朱竹篘(彝尊)檢討不與焉。檢討有詩云:‘近來論詩多序爵,不及歸田七品官。直待書坊有陳起,江湖諸集庶齊刊。’蓋指此也。”因為清初最重要的詩人如朱彝尊、毛奇齡、錢澄之、屈大均、顧炎武、李因篤皆未能入選,自然也就降低了它的價值,人們對它評價甚低。從此書的編輯與評論中可看到當時選家被“官”和“錢”所左右的情況。
  此書有康熙間枕江樓刊本,后又有聚錦堂刊本。

 

國學網(wǎng)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金阳县| 普洱| 南宫市| 达孜县| 南京市| 施甸县| 景宁| 揭阳市| 东台市| 普兰店市| 石嘴山市| 西充县| 石阡县| 高碑店市| 阿拉尔市| 育儿| 湖南省| 时尚| 乌鲁木齐县| 乌苏市| 霞浦县| 德庆县| 正安县| 昆明市| 临洮县| 乌拉特中旗| 二手房| 固安县| 汤原县| 桐梓县| 贡觉县| 垦利县| 通山县| 合山市| 曲阜市| 墨脱县| 汉阴县| 英山县| 英德市|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