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首頁 | 新著一覽 | 書業(yè)新聞 | 網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lián)系我們

 

王學泰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

第一輯歷代詩歌總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價: 68.00元

 

 

 

 

146 《元詩選》


  元詩總集,一百一十卷,清顧嗣立編纂。嗣立(1665~1724)字俠君,江蘇長洲(江蘇蘇州)人。
  顧性嗜書,康熙皇帝南巡時進所編《元詩選》為其所嘆賞。當他再度南巡時顧以宋犖薦召試行在,被選至京師編纂《皇輿全覽》等書,五十一年(1712)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知縣,因病乞歸。
  此書名“選”,而顧氏編書本意在于存元朝一代文獻。全書分為三集,初集六十八卷,二集二十六卷,三集十六卷。每集中又分十集按天干排列,從甲集至壬集(二集獨缺丁集),專收有專集之作者。初集起自元好問,收元以下一百家。二集起自段克己兄弟,收段以下一百家。三集起自麻革,收麻革以下一百家。按編者之意二集、三集從甲至壬各集要按次序插入初集相對應的各集(如二集甲、三集甲插入初集之甲集后),因此全書大體上是按照時代先后排列的。編者另擬癸集以收錄零章斷什,不成卷帙之作,但癸集并未完成,只刻了部分板片和留下了部分手卷(約有十七卷),編者顧嗣立因病而逝。書中卷首為帝王之作,各文士之卷首皆存其原集之名(《四庫全書》收《元詩選》,每集中只收作者之名,不再存集名,另外也去掉原來的天干序列,這樣二、三集俱各獨立,難以插入初集,與原編設計不合)。各家俱附小傳,并皆有評語,對于詩人或作者有所考訂,糾正以前一些選本的錯誤,使得許多不為人們所知的詩人及其事跡得以傳世。
  此書搜羅宏富,蔚為巨觀。許多遺佚的詩人別集,賴編者的長年訪求得以存留。如二集徐世隆的《威卿集》、錢選的《習懶齋集》、黃石翁《松瀑集》,三集的文質《學古集》等等,為編纂《全元詩》奠定了基礎,編者稱此采元集四百余種,惜乎有所去取,不能存所得元集之貌。
  此書有顧氏秀野草堂刻本,初集刻于康熙三十二年,二集刻于康熙四十一年,三集刻于康熙五十九年。

147 《元詩選癸集》


  元詩總集,十六卷,清席世臣編纂。世臣字鄰哉,青浦(今屬上海市)人。乾隆間參加《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分校《三分書》(《三國志》)成,受到嘉獎,乾隆五十一年(1786)欽賜舉人。
  顧嗣立編《元詩選》按天干排列,從甲集至壬集收錄有專集詩人的作品,癸集收錄無專集詩人作品,顧未編完癸集而去世。席與顧為中表至親,顧歿之后席世臣收集了已刻好的癸集板片和零散殘稿加以修訂整理,歷時十余年,方大功告成。全書也按天干分為十集,從戊集以下均分上下集。從甲集到壬集與一、二、三集《元詩選》甲到壬集有對應關系。癸上為“香奩”“樂章”等雜類,癸下為席世臣自己收輯的元代沒有個人別集的詩人作品。十集共收二千二百多人的作品(席氏所補有二百五十余人)。
  此書最有價值部分乃在于詩人小傳,小傳引證詳博,集中了許多現(xiàn)在不易見到的資料,對于元詩研究有很大幫助。癸集再加上《元詩選》初、二、三集構成了全元詩的基本骨架,為編《全元詩》奠定了基礎。《癸集》初刻時名《元詩選》第四集,系承接一、二、三集而來。
  有嘉慶間席氏掃葉山房刊本,此板在太平天國戰(zhàn)爭中毀于戰(zhàn)火,席世臣的曾孫素威重新整理,再加補葺(補充不多),于光緒戊子(1888)再版,名曰《元詩選癸集》。

 

148 《元詩選》


  元詩選本,六卷,補遺一卷,清顧奎光編選。奎光字星五,江蘇無錫人。乾隆十五年(1750)進士,曾官知縣,博學多才,詩、古文俱有名于時。
  顧氏認為總的看來元詩成就不高,但“其佳者則婉轉怊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而藻密,而不涉于粗,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而顧嗣立之《元詩選》“意在廣收,未遑持擇”,其目的是為元詩編輯具有總集性質的選本,但是這個選本決不利于一般讀者選讀元詩。顧奎光也指出,宋明詩皆有選本,而金元兩代獨少,因此他編纂此書選錄元朝一代詩作,是向一般讀者介紹元詩。
  本書起自元文宗、李俊民、劉因,終于和尚行端,共收一百九十余家,以選小詩為主,也選了一些帶有史詩性質的長篇。書前附有作者姓名字號及簡略生平,并間有顧奎光對元詩的評論、品藻。顧氏既看到了元詩的長處,也指出了元詩的弱點,并與宋詩短長作了比較,提出許多中肯的、具有啟發(fā)性的意見。他指出“宋、明運祚長,故一代屢變”。元朝命短,則不及變而止。元詩人多宗溫(庭筠)、李(商隱),間學(李)長吉,其病在纖繁縟。他還認為元人詩中最劣者是揭佑民,最俗者是黃公紹,最拙稚者是劉清叟、王義山等。這些評論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說元詩“不及變而止”則不確,元代詩歌發(fā)展變化呈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性,北方詩歌創(chuàng)作逐漸退化,南方各個地區(qū)有不同的演變,如江西從學宋到學唐,吳中地區(qū)的異軍突起,浙東詩歌創(chuàng)作主體向學者和政治家轉化等等。
  此書有清乾隆間刻本。

149 《元詩別裁》(元詩百一鈔)


  元詩選本,八卷,附補遺一卷,清張景星、姚培謙、王永琪編選。景星等三人有《宋詩別裁》已著錄。
  此書共選詩六百十九首,作者一百五十二人,分體編排。元詩就其整體來說成就不高,但也有其亮點與興盛時期。此書所選頗反映元詩概貌和元詩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其中一些作品表現(xiàn)了元代在異族統(tǒng)治下漢族知識分子的苦悶。由于編選者推崇理學,理學家的詩和用詩說明儒道的作品,選得多了一些。此編原名《元詩百一鈔》。后人們把它與《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配套,故更名《元詩別裁》。
  此書有中華書局1975年據(jù)乾隆二十九年(1764)然藜閣刊本縮版影印本。另有商務印書館據(jù)其原編《國學基本叢書》版的重印本,此為鉛排本,便于閱讀。

150 《雅頌正音》


  
明初詩選本,五卷,明劉仔肩編選。仔肩字汝弼,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洪武(1368~1398)初,因薦召至京師。多與當時公卿名士往來。
  此書即是編輯當時與之往來之人詩作而成的小集,全書共收作者五十余人。前后有宋濂、張孟兼二序。《序》皆作于洪武三年(1370),知其成書當于此年。宋氏《序》言:“雅則燕享會朝之樂歌,頌則美盛德告成功于神明者也。”編者選詩意在反映開國氣象,因此選了一些與朝政有關的詩作,如宋濂的《平江漢頌》(描寫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的)等。另外如汪廣洋的《大祀》《大饗》,這些為朝廷典禮所用的韻文很少有詩味,有些入選作品似是詞曲作品,如孟窻的《十二月樂詞》。明初詩歌創(chuàng)作流派帶有明顯的地域特點,此書收錄的作者包括明初各派。如越派的劉基、宋濂、胡翰;吳派的高啟;江西派的劉崧;閩派的張以寧;粵派的孫等。
  書中還附有劉氏自己的作品。入選詩中贈酬劉仔肩的作品也不少,有的作品盡吹捧之能事(如陶敬《贈劉汝弼赴京》),故知編者編此集有自我標榜之意。此集編于明初諸名家未成集之時,隨得隨錄,所以他們的代表作并未能選入。一些無專集行世者,其作品之梗概也賴此集以傳。
  此書初刊于明初,有明弘治重刊本。常見者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延川县| 砚山县| 普安县| 巴里| 栾城县| 南乐县| 正安县| 洛浦县| 陆川县| 息烽县| 高密市| 三都| 曲麻莱县| 晋中市| 娄底市| 田东县| 乌海市| 禄劝| 襄垣县| 盈江县| 迁西县| 大渡口区| 丰镇市| 鹿泉市| 白水县| 祁连县| 宜宾市| 上栗县| 黎城县| 广宗县| 屯门区| 荥阳市| 乐至县| 苍山县| 龙江县| 嘉禾县| 紫阳县| 雅江县| 桓仁|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