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首頁 | 新著一覽 | 書業新聞 | 網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系我們

 

王學泰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

第一輯歷代詩歌總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價: 68.00元

 

 

 

 

86 《唐寫本唐人選唐詩》


  此書為敦煌石室所出唐人編選、唐人書寫唐詩選本,不分卷,也不著編選者姓名。
  從所存卷中避諱來看,編者當是唐中葉人士,全書僅存六頁,其殘存者有王昌齡、丘為、陶翰、李白、高適五人及一不知名者詩作七十一篇,殘二篇,此不知名者經考證知為盛唐李昂。
  書中所收之詩在《全唐詩》及各家專集中所不載者有二十四篇,其他各篇雖存于《全唐詩》或各家專集中,但文字歧異很多,篇題也有異同,可資校勘之用,此殘卷用實物證明了唐代詩歌在唐代影響之大,在遙遠的西部邊塞也有人書寫、編選、傳播,也可見李白、高適、王昌齡等人的作品為當時人們所喜愛的記載(多見于唐代筆記)殆非虛語。
  此書收入《唐人選唐詩》,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6年排印本。

87 《唐人選唐詩》


  唐詩選本叢書,十種,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
  唐人編選的唐選本流傳至今的僅十種,此書全部收入。各個選本編選目的、宗旨雖然不同,但從唐人所選的本朝詩中可見唐人對唐詩的評價,并從中可以研究唐代文藝思想的演變和社會與詩歌創作的關系,對理解唐詩的繁榮、發展和演變也有很大幫助。書中提供的資料(如作者生平,時人對他們的評價等)也十分寶貴。所入選的詩篇還有校勘價值,因此,將這些選本編為一集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其中包括:1.《唐人選唐詩》是敦煌石室發現的唐詩寫本;2.《篋中集》一卷,元結選;3.《河岳英靈集》三卷,殷選;4.《國秀集》三卷,芮挺章選;5.《御覽詩》一卷,令狐楚選;6.《中興間氣集》二卷,高仲武選;7.《極玄集》二卷姚合選;8.《又玄集》,韋莊選;9.《才調集》,韋鄃選;10.《搜玉小集》一卷,不著編選者姓名。
  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排印本。另有傅璇琮主編的《唐人選唐詩新編》,此書在原編基礎上又增加了《翰林學士集》(許敬宗)《珠英集》(崔融)《丹陽集》(殷)《玉臺后集》(李康成),每書之前皆有長文介紹。

88 《十種唐詩選》


  唐詩選本叢書,十七卷,清王士?編纂,士?(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因避雍正皇帝諱,又改為“士正”“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臺(山東省桓臺縣)人,順治進士,官到刑部尚書,謚文簡。為當時著名詩人,倡神韻說,著作甚富。
  此書包括“唐人選唐詩”九種和姚鉉《唐文粹》所錄詩的十種唐詩選本的選本。王氏在《才調集選序》中說:“唐代諸選,殷、元結之流,以風骨相高,最為杰出。獨令狐氏《御覽詩》暨是集(指《才調集》),專尚風調,而鄃短于持擇,為識者所少。余之有是刪,殆亦韋氏之諍臣歟?”對《唐文粹》,王氏說:“姚氏編詩起甲終癸,分類瑣屑,條目眾,余概為汰去,而次第仍其舊。”可見編纂這個選本叢書之目的還在于提倡“神韻”說。但為什么刪削唐人選本而成此書,韓?(士弟子)以為漁洋論詩與“殷()、芮(挺章)諸君子鑒裁千載而合也”。徐乾學(士友人)認為唐詩“神解妙悟,多得自然,風骨神韻,迥非近代所及”。而這種精神實質,后人很難掌握,譬如“一門以內,父子兄弟,群眾長少,道家庭間事。如方里而井,主伯亞族,共言溝洫阡陌曲直之數,非道路人推測語也”(見徐乾學《序》)。既然唐詩的“意寄興情”“機趣神采”只有唐人才更能領會,當然要到唐人選的唐詩中去求古人“遺則”了,王氏前輩尤侗對這種做法不以為然,他在序中說:“老杜已集唐之大成,乃以唐人選唐詩曾不存一字……又如開元、大歷間高岑王孟、元白韓劉皆有盛名于時,使其親操筆削,必能擅長,何以闕然不作?若韋鄃、殷、高仲武、芮挺章輩,不過唐人中下者,其所編纂,反流傳后世,豈詩與選,其道有不相謀者與?試質之先生,當有以折其中矣。”這種態度雖未免有些煞風景,但也有一定道理。
  此書中《又玄集》為贗本。此集初刊本不易得,常見者有羅延齋重刊本。

89 《唐百家詩選》


  唐詩選本,二十卷,宋王安石編選。
  安石此書系王氏在擔任三司度支判官時曾和史學家、藏書家宋敏求一起編輯的。選詩一千二百余首,作者一百零四家,偏重中唐、晚唐,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王維、韋應物、韓愈、孟郊、柳宗元、白居易皆一首不選。有人(見嚴羽《滄浪詩活·考證》)以為這些大家都有專集不必再選,其實入選者之中如劉禹錫、李商隱等也皆有專集;又有人以為此選是就宋敏求家所藏有之書而選,未選者可能無書。而安石自序說:“次道(宋敏求)出其家藏唐詩百余編,委余擇其佳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詩選》。廢日力于此,良可悔也。雖然,欲知唐詩者,觀此足矣。”認為此書集中了唐詩的佳作,并未言由于宋敏求提供的書籍有限,某些重要詩人有遺漏。而是說“欲知唐詩者,觀此足矣”,頗為可怪。宋人多議此書,蔡眥《西清詩活》即指責安石,持擇不當。周?《清波雜志》為之辯解。稍后一些的晁以道說:“次道家多唐人詩集,荊公盡即其本擇善者簽貼其上,令吏抄之。吏厭書字多,輒移荊公所取長詩簽置所不取小詩上。荊公性忽略,不復重視,唐人眾詩集以經荊公去取皆廢。今世所謂《唐百家詩選》曰荊公定者,乃群牧司吏人定也。”(《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九)這是因見到此書選目之怪而產生的這種說法,還是事情本來如此則難以判斷。王士?駁斥此說:“如刪長篇,則王建一人入選者凡三卷,樂府長篇悉載,何未刊削,王右丞、韋蘇州十數大家,何以絕句亦不存一字?”(《分甘余話》)王士?又在《香祖筆記》中言及宋犖得到《唐百家詩選》宋刻殘本時說:“蓋亦詳于中晚,而略于初盛,宋人選唐詩大概如此。意初唐、盛唐諸人之集,更五代亂離,傳者較少故也。”這也可備一說。
  此書最早刊于安石生前,現傳世最早刊本為元符戊寅年(1098),書前有章安楊蟠一序,書中按日、月、雨、雪、云等分類編排。分類編排為宋代書商所熱衷,此書殆亦書坊所為。此僅殘本,現藏于日本,有影印本行世。另有以作者為序的編排本,這種編排本大概最接近王安石原本。傳世最早的刊本是南宋乾道五年(1169)刻本,前有倪仲傅序。清康熙間江蘇巡撫宋犖據此“乾道本”重刻于蘇州。

90 《三體唐詩選》


  
唐詩選集,六卷,南宋周弼編選。弼字伯?,汶陽(山東省汶上縣)人。宋末江湖派詩人,著有《端平詩雋》。
  此書名《三體唐詩選》是只選唐詩中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為當時初學作詩人提供作詩之法而編著,每體之中分若干格,并細致剖析各種“格”的寫法。如七絕分為七格,包括“突接”“虛接”“用事”“后對”“拗體”“側(仄)體”等。在解釋此格時說:“絕句之法,大抵以第三句為主,首尾率直而無婉曲者,此異時所以不及唐也……以實事寓意接,則轉換有力,若斷而續,外振起而內不失于平妥,前后相應,雖止四句,而涵蓄不盡之意焉。”七律分六格,曰“四實”“四虛”“前虛后實”“前實后虛”“結句”“詠物”。所謂“四實”,言“中四句皆景物而實。開元、大歷多此體,華麗典重間有雍容寬厚之態,此其妙也。然后入于虛,間以情思。故此體當為眾體之首,昧者為之,則堆積窒塞,寡于意味矣”。“四虛”“謂中四句皆情思而虛也。不以虛為虛,以實為虛,自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五律分為七格,有“四實”“四虛”“前實后虛”“前虛后實”“一意”“起句”“結句”。所謂“一意”為“時出度外,縱橫放肆,外如不整,中實應節”。這些“格”的準則不一,使人有不倫不類之感,但周氏通能夠“別裁規制,究切聲病,辯輕重于毫厘,較清濁于呼?”之法不可謂不備矣(清高士奇《三體唐詩選輯注序》)。書中所選詩以中晚唐為主,詩多婉曲綿麗,而不流于輕佻靡弱,論詩法又很細膩,足以醫江湖派末流粗疏油滑之病。
  這個選本在元明兩代十分流行,幾乎家弦戶誦,翻刻極多。至明代前、后“七子”提倡“詩必盛唐”之后,中晚唐詩沒有市場,才逐漸不被人所重。此書原刻已不可見,日本古代刻本,系翻刻元代至大二年(1309)刊本,三卷,前有裴庾季昌序、方回序,唐代十道圖,以及唐朝開基、混一藩鎮各圖。此本最近周弼原編之舊。后世注釋愈多,分卷愈繁,有六卷本、二十卷本等。由元釋圓正注本,清高士奇補注。有康熙高江村刊本。周弼原本,又名《砂磧唐詩》三卷,有明刊本。另有日本享保十八年(1718)平安書林刊本。此本在注釋上略有增益。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正镶白旗| 上犹县| 凤山县| 桐梓县| 海城市| 宣汉县| 金昌市| 秭归县| 蒙山县| 安化县| 工布江达县| 志丹县| 蛟河市| 镇雄县| 阳原县| 桑日县| 彩票| 韶山市| 广饶县| 兴安盟| 泗洪县| 翁源县| 达州市| 玉林市| 涿鹿县| 织金县| 凌海市| 玉环县| 沙田区| 神池县| 渑池县| 木兰县| 青田县| 古丈县| 荣成市| 特克斯县| 长寿区| 乾安县| 松桃|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