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首頁 | 新著一覽 | 書業新聞 | 網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系我們

 

王學泰 

   

《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

第一輯歷代詩歌總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價: 68.00元

 

 

 

41 《古謠諺》


  古代謠諺總集,一百卷,清杜文瀾編纂。文瀾(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浙江嘉興縣)人。曾任江蘇省道員,兩準鹽運使。
  此書輯錄上古至明代散見于各種書中的歌謠與諺語共三千三百多條,每條包括謠諺、謠諺出處,并加以注釋(多采古注,互注或引他書以注之),間附按語以弄清應該辯證之處。全書體例嚴密,其去取以只“發乎語言,未著文字”為界限,以“初作之時,是否著于文字為斷”。并列舉了四十多種情況下的“不錄”,并嚴格為“謠”“諺”做出界說。言“謠訓徒歌,歌者詠言之謂,詠言即永言,永言即長言也;諺訓傳言,言者直言之謂,直言即經言,經言即捷言也。長言主于詠嘆,故言折而紆徐,捷言欲其顯明,故平易而疾速,此謠諺所由判也,然二者皆系韻語,體格不甚懸殊,故對文則異,散文則通。可以彼此互訓”(皆見凡例)。并把極易與謠諺相混淆的歌、誦、謳、詞、賦以及成語和引古人言語者分開,也不收錄當代謠諺,對于出自依托、附會古人,仙謠鬼語,跡近荒誕,以及事涉猥褻,不登大雅之堂者皆另立附錄一門,以示區別。但在此門也收有所謂“語出盜賊者”,如元末之“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明末之“迎闖王,不納糧”,這表明編者之立場。
  書中所援據書籍共八百六十余種,多為善本,遇有諸本不一者,則擇善而從。編排次序以謠諺出處所屬四部(經、史、子、集)排列。總之此書編纂,確如劉毓崧序中所言:“采摭期于至詳,裁鑒期于至審,體例期于至密,訂正期于至精,集諸家之長,而無諸家之失。”
有清咸豐刻本,常見者有中華書局1958年排印本。
  ①青詞:又叫綠章,道教徒在齋醮禱神時的祝告文字,有時也用詩寫。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嚴嵩即藉青詞而得到皇帝寵信。

42 《古詩類苑》


  古詩總集,一百二十卷,明張之象編纂。之象(1507~1587)字元超,號月麓,松江華亭(上海市松江縣)人。少聰穎,博極群書,由國學謁選,時宰(嚴嵩)欲其撰青詞 ①以進,拒不應,就浙江按察司知事,以吏隱自命,潛心著述,卒年八十一。
  此書是古詩總集的分類本。其凡例云:“是編首自上古,下迄陳隋,一枝片玉,搜括無遺。”在此之前還沒有卷帙如此之巨的古詩總集。張氏從過去的總集、別集、經傳、諸子、史部、筆記、類書、叢書、方志以及殘碑斷簡中搜集了大量的資料,然后分類排比。編者認為樂府詩乃一代典章,其排列條貫與音樂有關,所以未加分割,完全按郭茂倩《樂府詩集》次序未予變動。其他則按照《初學記》《藝文類聚》等類書分部,而且更加瑣碎,并有不合理之處。如此書本名古詩,書中又列“古詩”一項,令人難以理解。編者貪多務得,真偽雜糅,濫收、誤收之處也不少,但其創始之功不可沒也。“四庫”館臣言:“其書以馮惟訥《詩紀》為稿本。”鄭振鐸也贊成此說(見《劫中得書記》)。其實不確。《古詩紀》書前所列引用書目即有《古詩類苑》,雖然馮書出版在前。《古詩類苑》的凡例中也提到《古詩紀》,這是因為,馮書在之象書前,但因家貧不能刊刻,以授其同里俞顯卿,顯卿亦未刻而卒,直至萬歷庚子(1600)才得以刊刻,至壬寅(1602)顯卿之弟顯謨乃與之象婿王穎、陳甲校刊,撰寫凡例。此時《古詩紀》早已出版多年,所以顯謨在凡例中提及此書。兩書相同之處是因為,馮書編纂《古詩紀》參考了張書,馮氏所依據的《古詩類苑》可能為張氏稿本,馮、張于嘉靖中均在北京居住,馮可能在此時看到張書。
  《古詩類苑》有萬歷間刊本傳世。

43 《古詩紀詩紀、漢魏六朝詩紀》


  古詩總集,前集十卷,正集百三十卷,外集四卷,別集十二卷,共一百五十六卷,明馮惟訥編纂。惟訥字汝言,臨朐(今屬山東)人。嘉靖戊戌(1538)進士,曾任兵部員外郎,曾提學陜西、兩浙,累遷江西左布政,以光祿卿致仕,著作甚富。
  此書網羅從上古到隋初《詩經》《楚辭》以外的詩歌,披索闕遺,采摭豐富。前集輯上古至秦佚詩,其中雜收銘、贊、箴、頌等文,本名《風雅廣逸》,自成一書。正集收漢至隋之詩歌作品。外集專錄隋以前筆記志怪小說中的仙歌鬼詩。別集選錄前人對古詩的評論,包括考訂源流,分別體例,辨析聲律、品藻名篇佳句以及對和古詩有關疑難問題的考證等。這部書初步為人們研究隋以前詩歌提供了一個完整資料。
  其缺點為:真偽雜收,缺少必要的分析與考訂,因此漏收、濫收現象都很嚴重;體例不一,各集又以體分,這種方法顛倒了原集的次序,而且破壞了樂府詩歌因音樂而形成的體系與條貫,割裂竄亂貽誤后人;書中所輯之詩來源很多,如類書、子史、筆記等,馮氏不注出處,仿佛皆從本集中抄來;杜撰題目,如從《藝文類聚》熱部輯得傅玄一詩,馮氏妄為標目《苦熱詩》,而《北堂書鈔》中此作《雜詩》;另外由于編者貪大務多,收入許多非詩,如《封禪文》等。
此書刊刻不久,明末清初的馮舒就寫了《詩紀匡謬》,正其失一百二十二條,多中肯綮。后楊守敬又針對馮書不注出處而多漏誤,撰《古詩存目》一百四十四卷,既逐篇為之索引,又補其未及具之什。
  馮書明代有兩個刻本,一為嘉靖中太原甄敬的陜西刻本,此書一依馮書原次而得其真;一為萬歷間漳浦吳盧刻本。

44 《漢魏詩乘》


  漢魏詩總集,二十卷,附錄一卷,明梅鼎祚編纂。鼎祚有《古樂苑》,已著錄。
此書分前后二集,前十卷為漢詩,后十卷為三國曹魏詩。附錄為吳詩和無名氏之作。全書以世次時代先后排列。卷首輯歷代研究、分析、品藻古詩的評論文字,間附編者自己的意見。書中對于入錄詩歌的作者均有介紹與評論,并介紹和考訂書中所著錄詩篇的來源,附有對該作品真偽或其他有關問題的考證。其所依據為馮惟訥《古詩紀》。
  馮書刻于太原,只通行于北方,江南絕少見。梅氏“稍臚其體,尚論其世,而有所評騭及通故者,悉參伍之………其名曰‘乘’者,以其評騭論世而名之也”。書中間亦有補馮書之闕處。但此書所錄作品真偽雜糅,梅又疏于考證,因此竄入許多贗品,為讀者所不滿。
有明萬歷刊本。

45 《八代詩乘》


  
八代(漢~隋)詩總集,四十六卷,附錄二卷,明梅鼎祚編選。
全書包括漢、魏各十卷,吳詩附錄一卷,晉詩六卷,宋詩四卷,齊詩三卷,梁詩六卷,陳詩二卷,北朝詩三卷,隋二卷,無名氏附錄一卷。
  此書漢、魏部分全收《漢魏詩乘》,是有詩必錄,后部分《六代詩乘》則是由晉到隋詩的選本。編者指出完全否定六朝詩作,說它“興寄都絕,雅道陵夷”是不對的,但它卻有“藻不勝質,情不勝理”的一面,因此應該精心選擇。梅氏依據《古詩紀》,并參照了當時宣城知府史起欽的意見,完成了此書。史起欽言《八代詩乘》“漢魏為完璧,而六朝為簡珠”。漢魏部分之前附有評論漢魏詩的“總錄”,雖以輯錄前人意見為主,間亦表現出編者的看法,他以為六朝詩雖有缺欠,但它“近之先鞭于四杰,遠之椎輪于三唐”,肯定了六朝詩在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
  有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刻本。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措勤县| 长沙市| 响水县| 宕昌县| 平利县| 江门市| 固安县| 宁南县| 芦山县| 琼中| 乐都县| 黔东| 霍林郭勒市| 延吉市| 无为县| 兰溪市| 成武县| 天祝| 海原县| 通辽市| 祥云县| 柏乡县| 南城县| 靖安县| 姜堰市| 洪雅县| 旬阳县| 九台市| 潍坊市| 龙门县| 兴山县| 新津县| 彰化县| 保靖县| 饶平县| 武宣县| 榆中县| 昭通市| 鄂托克前旗|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