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有福不知享
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者,漁樵也,農(nóng)圃也,緇黃也;有園亭姬妾之樂而不能享、不善
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原評]
弟木山曰:有山珍海錯而不能享者,庖人也;有牙簽玉軸而不能讀者,蠹魚也,書賈也。
[述論]
人類往往有個毛病,沒有福氣的想享受,有了福氣的卻享受不了。到不了手的時候,是萬
般地憂煎;到了手上的時候,卻反而不會珍惜了。就比如說,一個人小的時候,貧窮的時候,
總是想著能夠得到美麗的妻妾和美味的食品。但等到掙夠了錢而有了勢的時候,得到了美麗的
女子,得到了美味佳肴,但卻沒有了精力,也沒有了牙齒和胃口。
美國有位大小說家,生在意大利,小時候一直想吃到那種特制的蠟?zāi)c子。可就是沒有錢,
最多一次只能買上人家一片兩片的,所以總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買上一整只的蠟?zāi)c。等到有了
錢,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沿著家鄉(xiāng)的街上走著,又看見了小時候想吃的那種大蠟?zāi)c子,所以一
下子高興起來,竟然買了一整只的。
等到一進家里,他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蠟?zāi)c來就往咀里塞,可惜已經(jīng)沒有牙了,咬不動了。
最后,他不無悲哀地把蠟?zāi)c送給了傭人!這也許就是人類自身的悲劇意識!
身居鬧市的人,整日里喧囂不寧,一心里想擁有那山林隱逸之中的快樂;但是身處在那山
林之中,躬耕漁樵的人,卻并不見得就以此為樂。這便是一種距離美,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
離開樂地始覺樂。
其實,真正的打漁、砍柴、務(wù)農(nóng)、種菜、修禪、念經(jīng)之人,也早已經(jīng)忘卻了痛苦與快樂的
滋味,更無所謂享與不享了。樂在其中,便是真樂,也是真享!但是,就怕那些不安分守己的
人,他們身在世外田園,但卻心懷塵世名利,這樣肯定就不會享受那山林世外的清閑和雅趣了。
貧窮微賤之人,總是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建造出園林、修起來亭臺,左擁美姬、右抱嬌
妾,一享那世間最美的榮華富貴。一等到他們真正地成為了富商,做到了大官,建起了園亭,
蓄起了姬妾,該是滿足心愿的時候了吧。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卻為了爭取那更大的權(quán)力與更多的財產(chǎn),反而更加奔波應(yīng)酬
,絞盡腦汁,自然也就沒有了閑工夫,更享受不了那園亭和姬妾的快樂了。
作者是個貧寒的知識分子,既想隱居,又想賺大錢,做大官,可都不能遂愿。于是,看到
漁翁、樵夫、田農(nóng)、菜民以及道士、和尚們不會享受那山林隱逸之樂,便有些遺憾;看到富商
大官們不知道享受園亭、姬妾之樂,豈不是等同虛設(shè),真有些嫉妒而不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