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文章與錦繡
文章是有字句之錦繡,錦繡是無字句之文章,兩者同出于一原。姑即其粗跡論之,如金陵,
如武林,如姑蘇,書林之所在,即機杼之所在也。
[述論]
文章的本義,便是有文彩花紋的絲織品;后來又引伸為人們所寫作出來的絢麗多彩的文字
章句。在這一意義上,二者本來就是同一源頭,或者說文章來自于錦繡,至少可以說錦繡也就
是文章。
稱頌那些才學之士,便會說什么“錦心繡口”、“錦繡文章”。李白《送仲弟令聞序》中
說過:
吾心肝五臟皆錦繡耳。不然,何以開口成文,揮毫散霧也!
文章與錦繡,只不過一是靠絲線組織而成,一是靠文字聯屬而成;材料雖然不同,但手法
卻是一樣的。
若是只從現象上粗粗看來,金陵(南京)、武林(杭州)、姑蘇(蘇州)等地,既是文章
興盛的地方,又是錦繡獨占的地方。這就說明了文章與錦繡同一源流,可以互相影響。書林就
稱翰林,謂文化或者學術興盛的地方。機杼,則是指那紡織錦繡的工具,代指錦繡。
的確,南方的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所以宜桑宜蠶,自然是錦繡出產的地方,所以江南絲
織品工業極為發達。到了現代,也仍然不例外。而山青水秀,又一定會造成人杰地靈的局面,
所以南方人溫柔多情,思路敏銳,才氣橫溢。
地靈就會產生人杰,人杰也會借助于地靈,相互感應,自然會出才子。自從六朝晉、宋之
際文化大舉南遷,再到宋代北方文化第二次大舉南遷,南方就越來越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心
所在了。
蠶能吐絲,就仿佛文人在抒情抽思。蠶多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文人或者詩人集中的地方。
叫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