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芰荷與金石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原評]
張竹坡曰:然后知濂溪不過為衣食計耳。
王司直曰:今之為衣食計者,果似濂溪否?
[述論]
芰荷,即芰和蓮。芰角和蓮子是可以吃的,而芰葉和蓮葉卻可以制衣來穿,屈原就說過:
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離騷》)
張竹坡便由此推論,濂溪周敦頤所寫的《愛蓮說》,大概也是為了衣蓮和食蓮吧!而王司
直卻說:現在世界上為了衣、食之計的人,哪里有像濂溪那樣樂于清貧地去愛蓮呢!
也就是說,人們都為了衣食,其目的也就是為了生存。能夠生存下去,就是所有動物或者
人生的目的。然而人類卻與其他的動物有所不同,其目的不僅是要生存,而且還要生存得好。
于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就不僅僅是要吃飽穿暖就行了。《莊子·逍遙游》中說道:
鷦鷯巢樹, 不過一枝;
鼴鼠飲河, 飽腹而已。
就是啊,人吃得再多再好,也不過是撐飽肚子就行了啊!即使是豬八戒的肚子再大,也只
是一個肚子而已。人要睡覺,躺下來,也不過就是六尺,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呀!
人們就是嫌自己的吃喝少而不好,就是嫌自己的衣服賤而不時髦,就是嫌自己的住處窄而
不豪華,所以要不停地奮斗,去爭奪,去拼搏,爭得你死我活,不亦樂乎。就如《西游記》小
說一開頭所寫的,孫悟空來到我們中華地面,發現人們都沒有一個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爭名奪利幾時休, 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 官封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 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 更無一個肯回頭!
不肯回頭的,怕死卻偏偏要死,而且死得很痛苦。回了頭的,也就無所求了,自然也就不
怕死了,死得卻還很安詳,很幸福!所以,人們要樹立清貧意識,像屈原或者周敦頤那樣,熱
愛蓮荷,以之為衣為食,自然也就不會貪婪富貴而生活痛苦了。
金石,即金銀和玉石。金銀和玉石都可以制成器械用具,但也可以用來服食。古人修煉外
丹,便用鉛汞化合,飲服金丹。魏晉時人常服“五石散”,其中便有赤石脂等礦石。金黃石白,
所以煉丹術又稱作“黃白之術”。煉丹術的鉛汞化合,點石成金,服之升仙之說,雖對化學不
無貢獻,但誤服亡身者也的確不少。因此,金石還是以多作器用,不要服食為好。
服用五石散,都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而進入長生不老理想境界的一種努力,也是不可非議
的。但是,人們服之便會亡身,而且適得其反,所以就必須加以變革。自從煉金術發明以來,
化學成分便得以強調,所以為歷代方士所重視。既然石頭能夠變成金子,那么人能不能通過某
種東西的服食而也變化成金身不壞呢?這就是煉丹服食的初衷。
所以,自從道教祖師張道陵創立道教之后,便與巫術與秘咒以及煉金術合流,在那龍虎山
上修煉金丹,叫做龍虎大丹。因為金丹之中包含著一定的化學成分,所以肯定會對人體上產生
某種特定的效果或者反應,自然也會在心靈上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一旦被宗教徒加以夸
大,那么肯定能夠帶來某種神秘的功能和體驗,所以天下竟效。
魏晉時的許多朝廷要員,都曾經服食過這種外丹,比如那王弼、何晏、曹氏兄弟等。然而,
服食金石丹藥一定得有規則和要求,得有過程,有修煉,有禁忌,不能動怒發火等等。那些達
官貴人往往做不到,所以就會出現問題,或者鉛汞中毒,反而會早死。
正因為外丹服食的危害,所以人們才開始注重內丹精氣神三寶的修煉。這就是隋唐之際的
鐘離權、呂洞賓等人開始的內丹學,到了宋金元之際,更有張伯端、王重陽等人以心性為金丹,
完全擺脫了服食外丹或者追求有形金丹的錯誤傾向,從而把生命科學引導到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衣芰荷、服金玉的人,都與世格格不入。前者追求潔身自好,后者欲望了道成仙,都是雅
而不俗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