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名心與美酒
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原評]
張竹坡曰:是聞雞起舞,酒后耳熱氣象。
王丹麓曰:予性不耐飲,美酒亦易淡。所最難忘者,名耳。
陸云士曰:惟恐不好名。丹麓此言,具見真處。
[述論]
人生有種種的苦惱,而最大的苦惱便是名、利二字的纏擾。為了名利,人們可以背信棄義,
同室操戈。然而,在背信棄義的時候,一定要同自己的良心做斗爭,要想方設法來攻破道德倫
理的防線。所以,在為了名利而進行爭奪,并且陷害同類或者同事前,他必須首先征服自己的
道德觀念,或者說出賣自己的良心。其實,這才是最最痛苦的事情,也是人們往往所解決不了
的問題。
就比如說,為仁不富,為富不仁。要想發財致富,就一定不能夠仁義的;但是講了仁義,
卻永遠發不了財。這是一對矛盾,是誰都會面對的。現在提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再帶
動更多的人也一起富裕起來。結果怎么樣呢?
多少人富得都敵國了,還是舍不得拔下一毛來。因為富貴的標準不一樣,永遠也沒有一個
盡頭。所以,能夠讓富人來真正幫助那些窮苦的老百姓,的確是難之又難的事情。也正因為如
此,我們才可以真正理解為什么水滸里的英雄要造反,也理解了歷代的農民為什么要起義。
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和人類心靈的清靜,宗教便教人淡泊名利,無私忘我。
名,滿足的是好奇心;利,滿足的是嗜欲心。好奇與嗜欲,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充
斥于生活處處,如何能夠忘記呢!有名有利,足以說明這利益分配是不公的,所以就會引起斗
爭,甚至是戰爭和流血。
然而,既然別人能夠得到屬于自己或者不屬于自己的名和利,那么,我本來就應該得到應
有的名和利,卻為什么就得不到呢?利益倒也無所謂,適當的名譽和稱號也應該給一個吧!這
名譽或者稱號,按理說就是對一個人在世間行為的評價和認可,文人或者知識分子所爭取的就
是這個。因此說,事事都可忘記,但卻無法忘卻這一段“名心”。
然而,名心雖然忘不得,卻不見得都能滿足,因為掌握這名聲的卻不在我自己。名與利也
都是身外之物,忘記不得,卻又爭奪不來,所以難免就會有憂愁煩惱。何以解憂呢?唯有杜康!
于是,便要借酒來澆,所以說“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人生在世,不得意事居多。能有三杯美酒下肚,心中飄然而欲仙。即便只是暫時忘卻了煩
惱,也能夠聊以安慰,還算樂事。盡管李白也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但
他還是離不開酒,比如在《將進酒》中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
……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的確,生活的落魄,命運的坎坷,正是酒精支持著李白的精神和意志。沒有酒,也許就不
會有那千古傲岸的形象,自然也就沒有了那么多靈氣飛動、壯浪縱恣的優秀詩篇了!
張潮的意思,并不見得就要一飲飲他三百杯。雖然是:
自古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但是真得喝醉了,卻畢竟不是一件好事。那種頭重腳輕的感覺,嘔吐翻胃的難受,以及次
日的宿酲,所以還是不醉的好。因此,有上三杯美酒,小醉微醺,飄飄然忘憂卻愁,也真是人
生一大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