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9 讀書最為樂
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原評]
張竹坡曰:讀到喜、怒俱忘,是大樂處。
陸云士曰:余嘗有句云:“讀《三國志》,無人不為劉;讀《南宋書》,無人不冤岳。”
第人不知其怒處亦樂處耳。怒而能樂,惟善讀史者知之。
[述論]
能夠讀書,自然是件快樂事;能夠讀上一部妙書,那就更是一種幸福了。
但是,對于那些茍狗營蠅、急功近利之徒來說,倒也未必如此。所以,這讀書的快樂也是
因人而異的,就因為幸福只是一種心靈的感受。人的心靈有著不同的境界和模式,所以幸福的
程度或者感受也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讀書的目的,是要汲取前人的知識或者歷史的經驗教訓。所以,就專門有了一部《資治通
鑒》來為皇帝的統治服務,使其有所借鑒,從而把握好自己的政治,使國泰民安,鴻運長久。
尤其是讀那些史傳或者小說的時候,讀者往往就會進入作者所塑造的境界當中,隨其樂而樂,
隨其悲而悲。這就是文學作品的魅力,移情動心,潛移默化。
讀者若是在閱讀歷史的傳著的時候,往往看到的是英雄末路,忠臣被冤,自然不免會傷心
落淚。叫做: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巾。
讀到那奸人當道,橫行跋扈,禍國殃民的時候,真是那怒火萬丈,恨不得當時在場,把那
些壞蛋揍個半死!
然而,一部史書,全是由忠臣與奸佞所寫成的;歷朝各代都是悲劇,英雄賢良俱無善終。
因而讀起來,真是喜少怒多的。
就從《史記》一書中算起,歷朝的冤案和悲劇就在在不少。商朝的箕子、梅伯、比干等,
春秋時的宋襄公、伍子胥、趙氏、文種,戰國時的吳起、商鞅、屈原等。項羽辛辛苦苦打下的
天下,怎么能夠讓劉邦得到呢?宋代兵弱將寡,屢次受到外族入侵;就那幾個名將,還要屢加
迫害!
當你看到那四十萬活蹦亂跳的趙卒,因為趙括的無能而被全部坑殺的時候;再看那秦軍二
十萬降兵,竟然被項羽軍隊坑殺的時候,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再看那唐明皇面對著六軍不發,
眼看著自己心愛的美人竟然宛轉馬前而死的時候,多么令人不忍呢?讀書史書的時候,的確是
歡樂的時候少而悲憤的時候多。
但是,反過來再想一想,怒的地方,也是人樂的時候。能讓你感到喜怒哀樂,撥動了根根
心弦,豈不正是那史書的魅力所在呢!若是不讀書,豈能同古今中外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又怎
么能夠同他們一起分享著快樂與痛苦呢?又怎么能夠與其產生共鳴呢?
能讀書,的確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