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2 書籍與人生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原評]
洪去蕪曰:心齋以"能記"次于"能用"之后,想亦苦記性不如耳。世固有能記而不能用者。
王端人曰:能記、能用,方是真藏書人。
張竹坡曰:能記固難,能行尤難。
[述論]
書籍是學問的府庫,是傳播知識的工具,能夠教人以前人的經驗和智慧,它是人們最忠實的老師。所以,高爾基在《論文學》中說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烏皮特也說過:
書籍就像是一盞神燈,它照亮人們最遙遠、最黯淡的生活道路。
莎士比亞更說過: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中國的古人對于書籍可以說是獨有所鐘,說什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皮日休在《目箴》中說過:
惟書有色,艷于西子;惟文有華,秀于百卉。
只有書籍,美麗的顏色勝過了絕代佳人西施;惟有文章,優秀的光華超過了艷麗的百花。劉向在《說苑》中說的更明白: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能夠把書讀好,就可以不至于愚昧,而能夠智慧地生活,并且享受人生的各種美妙滋味。所以,陸游在《抄書》詩中告訴他的兒子說:
儲積山崇崇, 探求海茫茫。
一笑語兒子, 此是卻老方。
是的,對待書籍的態度,決定著人生的心理和生理環境,自然也決定著人的壽命和幸福。
有的人喜歡藏書,以為藏書越多,似乎標明自己越有學問。他們還牢記著西塞羅的說法:
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
尤其是現在的老板腕爺,自己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為了附庸風雅,便給自己的書齋里堆滿了書。你看那些老板們接受采訪的時候,幾乎全是在那大書房里舉行的。真讓我們這些讀書人感嘆和羨慕啊!讀書的買不起書,買書的卻讀不成書。世界萬事就是這么不公平!
其實,藏收書籍并不難,只要你有錢鈔就行,但難的是能夠把所藏的書都看了;看書也不是難事,只要能夠花費時間就行,難的是去細心研讀;細心研讀也并不算難,只要你肯下點功夫就行,難的是能夠活學活用,立竿見影;學以致用也并不難,只要能夠立下志來就行,難的是怎樣能把這些學問牢牢記住。不僅要現學現用,而是終生效法,身體力行。
書籍是人的朋友,關鍵看你怎么去同他交往。照人們通常的理解,是要能藏、能看、能讀、能記、能用書。但是,張潮卻把能記放在了最難的事情上,這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照洪去蕪的理解,是說張潮的記性不好,但卻不失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世上還有那些記性非常好,但卻不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這還是在為張潮的記性不好而辯護。
其實,張潮所謂的能記,并不是能不能背得下來的那個記性,而是說一輩子都能夠記得住書中的智慧,并且能夠身體力行的那個記性。
的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這就是那個張竹坡所說的:能行固然是很難的,但是能夠實踐卻是更為難得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