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律己與處世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原評]
孫松楸曰:君子所以有矜群而無爭黨也。
胡靜夫曰:合夷、惠為一人,吾愿親炙之。
尤悔庵曰:皮里春秋。
[述論]
人都應(yīng)該嚴以律己,就好象帶有秋天的肅殺之氣,才能使自己的德行不虧;待人處世則應(yīng)
該和藹謙恭,就好象帶有春天溫暖好生之氣,方可與人為善,自利利他。
這雖然只有兩句話,卻道破了為人、處世的奧妙所在,正是尤侗所說的“皮里春秋”,也
即是皮囊中的真正學(xué)問。佛家稱人的肉體為“臭皮囊”,因為人一旦死去,肉體即會腐朽而無
法永存。即使是我們的肉體沒有死去,可我們的心靈每天都不在腔子里,無限地貪婪追求物質(zhì)
的欲望,自然也只剩下這具肉體的軀殼了,怎么能夠不是臭皮囊呢?
律己以秋,待人以春,實際上并不矛盾,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首先,人是社會的
動物。要讓社會安定,大家都能夠得到生活幸福,那么每一個個體都必須加以自我克制;如果
毫無約束,誰都想為所欲為,作威作福,勢必就會影響到他人的幸福。
其次,人要求得那真正的幸福,就必須使他人也得到幸福。要讓別人對自己好,自己也必
須首先對他人好!就正是那句西方的格言:
我們幫助別人來幫助自己。
是的,我們首先幫助了別人,別人反過來也一定要在關(guān)鍵的時候來幫助我們。背信棄義的
人終究只是少數(shù),因此,說律己、處世,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生存得更加幸福。要讓別人接受我
們自己,就得首先去接受別人。正如《老子》說的: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
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里邊的奧妙,的確值得尋味。
但是,如今的人們根本就不去坐下身來尋思一下,只是著急地為了發(fā)財。而發(fā)財?shù)挠?br>
像那釣魚的誘餌,魚兒只看見了魚餌,卻看不見魚鉤,所以甜美的同時就被釣上鉤了。人也是
一樣,只有那些憨憨才會只盯住那些利益和名譽,而忘記了身后的危險。真正的智者,在欲望
生起的時候,還能夠在釣餌的背后看到那害人的釣鉤。這樣以來,才會全身而遠害。
人類社會雖然需要大家共同的幫助和提攜,才能共同走向富裕和幸福。但是,人又都是自
私的,為了滿足自己暫時或者眼前的名利欲望,就一定會打倒別人的。所以,從我們自己的角
度來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卻是不可無的。
我們對待自己嚴格一些,讓別人挑不出毛病;同時對待別人,我們又和睦相處,仿佛春風(fēng)
一樣,自然也就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了。說到底,當(dāng)我們把握好自己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也就
幸福了。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把握別人,所以我們只能去把握自己。不過,把握好了自己,也就等
于把握好了別人,因為人是社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