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清] 張潮  著 
 趙曉鵬 李安綱 述論

前 言
目 錄

 
     
 





 
 

 

 
    
    076佛道不可廢

    予嘗謂二氏不可廢,非襲夫大養濟院之陳言也。蓋名山勝境,我輩每思褰裳就之。使非琳宮梵剎,則倦時無可駐足,饑時誰與授餐!忽有疾風暴雨,五大夫果真足恃乎?又或丘壑深邃,非一日可了。豈有露宿以待明日乎?虎豹蛇虺能保其不為人患乎?又或為士大夫所有,果能不問主人,任我之登陟憑吊,而莫之禁乎?

    不特此也。甲之所有,乙思起而奪之,是啟爭端也。祖父之所創建,子孫貧,力不能修葺。其傾頹之狀,反足令山川減色矣。

    然此特就名山勝境言之耳。即城市之內,與夫四達之衢,亦不可少此一種。客游可作居
停,一也;長途可以稍憩,二也;夏之茗,冬之姜湯,復可以濟役夫負戴之困,三也。凡此
皆就事理言之,非二氏福報之說也。


    [原評]
    釋中洲曰:此論一出,量無慳檀越矣。

    張竹坡曰:如此處置此輩甚妥。但不得令其于人家喪事誦經,吉事拜懺;裝金為像,鑄
銅作身;房如宮殿,器御鐘鼓,動說因果;雖飲酒食肉,娶妻生子,總無不可。

    石天外曰:天地生氣,大抵五十年一聚。生氣一聚,必有刀兵、饑饉、瘟疫以收其生氣。
此古今一治一亂,必然之數也。自佛入中國,用剃度出家法,絕其后嗣,天地蓋欲以佛節古
今之生氣也。所以,唐、宋、元、明以來剃度者多,而刀兵劫數稍減于春秋、戰國、秦、漢
諸時也。然則佛氏且未必無功于天地,寧特人類已哉!

    [述論]
    自然界萬物,能夠存在于世間,自然有其道理;而社會的現象,之所以產生,也有其內
在的規律。當人類感到痛苦、煩惱的時候,宗教便得以應運而生。佛教明確標榜,自己存在
的基礎便是魔。也就是說,無佛即無魔,無魔也無佛,魔與佛相互對待而存在。

    同樣,沒有幸福也就沒有痛苦,沒有痛苦也就沒有幸福了,幸福和痛苦都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描述而已。執著于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帶來痛苦和煩惱,自然也就違背了宗教的教理了。所以,只要你心無掛礙,不管你信不信教,你都已經真正得到宗教的真諦了。

    佛教和道教,對于人們精神上的作用和人類文化的建設意義,暫且不去多說它了。只從那
實用的角度講,佛、道二氏也是不可以廢除的。因為,儒家自己認為自己是站在社會上的,而
佛教和道教是逃避現實的,有害社會和人倫,所以堅決反對。

    歷史上的三教辯論與滅佛與滅道的朝代,的確也不在少數,其原因都是沒有根本領會到宗教的深刻含義。皇帝沒有弄清楚,就是那些和尚與道士們弄清楚的又有幾個?所以才會帶來滅頂之災。

    不過,人們的精神是無形的,誰也無法把它弄清楚。就是這精神的持有者本人也弄不清楚,所以誰也消滅不了宗教,因為它的目標正對著的是這些精神現象。

    比如說,誰都想去名山大川、人間的仙境里去游覽觀光,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到處都可以
碰見僧人與道士。可是,如果沒有道士的宮觀和僧人的寺剎,走路疲倦了,連個歇足的地方也沒有;肚子饑餓了,連個供飯的人家也難找。忽然遇上了疾風暴雨,被那秦始皇封為五大夫的松樹也抵擋不了多久。

    或者是那高山深澗,并非一日的時間就可以游覽完畢的,難道還要露宿在山頭樹下,去硬
待日出天明嗎!豺狼虎豹,蛇蝎害蟲,誰能夠保證它們不來危害于人呢?又或許那山溪為某個士大夫所私有,還會任由你游人前來登臨憑吊,而不加以禁止嗎?

    不僅是這樣,甲的東西,乙想起來奪歸己有,甲自然也是不會讓給的,這樣也就挑起了爭
端。如果說山林不是由佛教或者道教的寺觀宮院所占領的話,人們自然會為了這田產山財而引起爭端的。

    如果是祖父所創建起來的房屋,年久敗落,子孫又很窮貧,無力去修繕完葺那種敗頹的狀
況,反而使秀麗的山川大為減色。倒不如歸了佛、道,成為公有,既無人爭斗,也使房舍一新,于是便造就了一座座名山勝境。

    即便在城市之內,在四通八達的街道上,也少不了這些琳宮、梵剎的。其好處有三,一是
客人倦怠時,可以駐足休息;二是走長路的人,可以稍稍憩息一下,緩緩氣,歇歇腳;三是夏日里燒杯茶,冬天時熬碗姜湯,給辛苦吃力的役夫們解解渴,消消乏。

    這些都是從事理上說的,并不是講佛、道兩家所說的什么因果報應之類。因果律是古人對
世界和生命的看法,但過去與未來卻很少被一般人所感知,因而便為一些儒家的衛道士們所非議。儒家一直貫徹著“子不語怪、力、亂、神”的信條,不談論什么稀奇古怪、尚勇斗狠、荒誕悖亂、神鬼不經之事。

    這的確很高明,因為現世的因果報應,如殺人償命等等,也許看得見;至于三世的因果、
六道的輪回,卻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儒家不說,并不等于他堅持沒有。孔子還說什么“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祭神如神在”等的說法,足以說明他自己也并不
否認神鬼之事,只是出發點不同,他不去強調就是了。然而,他儒家卻不遭人非議,竟然還落
得了個務實的美名。

    佛、道兩家因為看清了生命的規律,所以談論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這無疑對安定人類社會,有著莫大的意義。地獄之設,不論其果真有無,但足
令那些惡人膽寒,也會使善良之人有所惕戒。它們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凈化心靈的方式來安定社會;儒家則要通過強化理智的方式,來整齊人倫。

    不過,若是真的否定了因果,這對惡人的心靈約束力也就解除了。他們倒真會肆無豈憚起
來,無惡不做,因為他們知道不會有任何報應的!古人講因果報應,所以就不敢為非作歹,還
要講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可惜啊,現在還有幾個人知道“四知”呢?更不要說去做了!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j編 李安綱 劉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版式:

 
   
   
   

  〖關閉窗口〗

  版權所有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   聯合主辦 Copyright© 2000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萝北县| 正定县| 泰州市| 浦东新区| 玛纳斯县| 宁陵县| 平塘县| 治多县| 华亭县| 治多县| 全南县| 蒲城县| 安化县| 吉木乃县| 武城县| 保靖县| 阿拉尔市| 沁水县| 岳阳市| 高青县| 长岛县| 延寿县| 大洼县| 五常市| 印江| 内乡县| 临泉县| 拜城县| 雷山县| 龙川县| 锦州市| 大同市| 阿坝| 阿克苏市| 神池县| 河源市| 五莲县| 商丘市| 恩施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