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9 著書與注書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yè);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宏功。
[原評]
黃交三曰:世間難事,注書第一。大要于極尋常書,要看出作者苦心。
張竹坡曰:注書無難,天使人得安居無累、有可以注書之時與地為難耳。
[述論]
曹丕說過:“文章乃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逼涓镜脑,在于事是人做的,書是
寫人的。但是,人好做,怎么做都是可以的,所以容易;但書難做,作者得具有那種素質和技
術才可以。
尤其是在過去,印刷技術并不高明,交流受到限制,所以能夠寫出一部書來,是不容易的。
所以,若是能夠著作出一部新書,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獨有心得體會;覺悟他人,流傳久遠,深入
人心,潛移默化,因而是千秋之大業(yè)。
人們的感性認識是一個方面,只要是生理正常的人都會具有;而理性認識就比較艱難了,
它要求人們必須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來進行把握和認識。而且還要進行加工,從
語言概念上給予整理和闡釋。作者所要在自己的書中表現(xiàn)的,正是自己對于世界和人生的理性
認識和深層感受,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孔子和孟子等先賢先哲,他們一生所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就是傳播自己的思想,讓更多的人
們認識真理,從而生活得幸福一些。等到他自己的理想不能在當時實現(xiàn)的時候,便開始集徒授
業(yè),退而著述。
他們在現(xiàn)實中的傳道授業(yè),也是有意義的,但所傳播的范圍和深度都是有限的。也正是
《論語》、《莊子》和《孟子》等著作的流傳,才使得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得以千古不朽,而萬
代常新,甚而成了一個宗教的經(jīng)典和人生的對經(jīng)。
當然,現(xiàn)在的出版事業(yè)非常發(fā)達,每一天平均都有好多的書籍出版面世。但是,我們如果
去看看那些書,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么知識或者啟發(fā)呢?到底又表達了多少作者自己的正確思
想和健康心理呢?作者們寫書,是為了千秋的人類大業(yè),還是為了自己的蠅頭微利呢?
多少作者,為了自己的金錢能夠肥飽私囊,不顧出賣自己的良心,毀壞天下人的心術,誨
盜誨淫!社會風氣的敗壞,道德淪喪,人心不古,坑蒙拐騙,等等社會不良傾向,與現(xiàn)代作者
的不負責任和貪婪私利等,的確不無關系。像這樣的新書,最好是不寫不出的好,還怎么能夠
成就什么千秋大業(yè)呢?
有些人看見氣功界里有撈頭,把那些莫名其妙的腐朽迷信的東西一部一部地往社會上推。
全不管對社會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對人們的思想會有多么大的刺激,就只為了自己賺錢。而
且自己到底研究過幾天宗教,知道多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卻要對這些東西大放厥辭!
比如說,上帝到底在哪里?佛竟究代表著什么?到底有沒有神仙魔鬼?他們都以什么樣的方
式存在?天堂地獄或者說極樂世界等神秘的說法,到底是真有?還是為了社會教化而設立的呢?
而那些作者們是否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呢?他們本身知道什么是覺悟嗎?而且是否生活得自由自
在呢?
有些不負責任的所謂大師,完全站在神道的立場上來宣揚迷信鬼神,把人們的思想一定要
捆綁在那無形的枷鎖上。所以,他們的書出得越多,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人們要遭的殃也
就越大而他們自己所賺的錢也就越多!
古人的著作,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天,足以說明它們的不朽之價值。若是能為其作注,便
于今人與后人研讀,委實是一項功德無量的盛事,F(xiàn)在社會上的氣功大師們蜂起云涌,都聲言
要拯救天下和人類。而善良的人們竟然會相信他們的謊言,頂禮膜拜在他們的腳下,貢獻上自
己的一切。
結果怎么樣呢?大師們連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河哩,他們自己連人到底是什么都還不知道哩,
又怎么樣能夠拯救得了他人呢?他們?yōu)榱擞夼藗,所以都幾乎打著宗教的旗號,說自己是多
少多少代的嫡傳宗師等。
因為他們清楚,宗教作用著人們的精神,而精神卻是一種無法證實的東西,所以盡可以去
做假騙人。宗教是建立在痛苦煩惱與恐懼的基礎上的,所以只要能夠制造出一種恐怖氣氛,再
加上一種幸福的幻覺來,就可以麻醉人們并使其上當入彀,以牟私利。
那么他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這個也好鑒定,只要他們講的是宗教祖師的道理,是人
生真理,能夠讓人徹底解脫痛苦與煩惱,那也就可以說是真的。如果他們說的和做的跟祖師或
者教理完全是兩碼事,那么也就肯定是假的了。
我們有鑒于此,七八年了,一直想出上一套叢書,把三教儒、道、釋的祖師們所講的真理
注解出來,讓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宗教祖師是怎么樣說的。對照一下,也就知道現(xiàn)在的大師
或者宗師們到底是在干什么?是真是假,何去何從,也就一目了然了。
這項工作得到了很多知名學者的支持和贊助,比如我的導師羅元貞先生、卞孝萱先生等的
支持。最難能可貴的是,得到了圓照大師生前的指教和加持。如今,這部《三教九經(jīng)叢書》總
算有了著落,將由中國社會出版社予以正式出版,也可以了卻我們注書的心愿了。
總之,著書或注書,都是在教化眾生,傳播知識,應該受到尊重。所以,孔子會被封為
“萬世至圣先師”的,就在于他的作為真正地給眾生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和益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