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3 全人的定義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原評]
江含徵曰:此卻不可知,蓋神童原有仙骨故也。只恐中間做名臣時,墮落名利場中耳。
楊圣藻曰:人誰不想?難得有此全福!
張竹坡曰:神童、才子由于己,可能也;名臣由于君,神仙由于天,不可必也。
顧天石曰:六十神仙,似乎太早。
[述論]
人的悲劇,就在于命不由己,卻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自然,受制于社會。也可以說是
受制于天命,這就給個體和社會留下了許多的遺憾。
倘若十歲上就能夠做上一個神童,名聞遐邇;二、三十歲正是青春有為之年,才氣橫溢,
風流瀟灑,能夠做上一個英俊脫俗、倜儻絕倫的才子;四、五十歲上,正當壯盛之際,閱歷
豐富,感荷知音,平步青云,歷官顯職,做上一個舉足輕重、干才練達的名臣。
到了六十歲上,該享受的都已經享受了,該經歷的都已經經歷了,也該是看破紅塵的時
候了。這個時候,能夠激流勇退,高蹈世外,快活自在,做上一個神仙不死。如此的人生,
不只是非常地充實,竟然占盡了人間所有的樂事,誠可謂之全人矣。
然而,人無完人,福無全得,禍無全受。好事都歸給了你,那么壞事又該給誰呢?《老
子》說過:
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
這禍福相依的道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諦。有幸福就一定會伴隨著災禍,有災禍也一定
會合同著幸福。絕對沒有一個人是完全享福,或者完全受苦的。因為幸福和災禍,都是一種
感覺而已。
有人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不好,可現在社會上的許多部門全都靠的是這一批人在掌握著。
沒有當時的災難,能夠有今天他們自己的成熟和幸福嗎!現在那些富家公子,享盡了榮華富
貴,可以說很幸福了。然而一旦遇到災變事故,自己一點應付事件的能力都沒有,如何能夠
得到幸福呢?那時,真正才叫做遭災哩!
所以,張潮的這些想法畢竟難以做到的,才令文人們去思想和的夢想。做一個神童,畢
竟需要天賦和家庭的環境。照佛家的說法,就要看你上一輩子的所修如何了,是由不得我們
此生的;才子是可以去努力學習的,但這份靈氣也是由于天賦,也是學不來的。多少人在學
習李白,但有幾個學得像呢?往往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這還好,就怕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要做一個名臣,的確權力在于君王。魏征算是一個千古的名臣了,但必須有如李世民那
樣的明主才行。即便是如此,這魏征也是屢蒙讒言,性命可憂,更何況他人呢?
誰都知道,屈原是那么樣地熱愛君王: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
最后還是落不下一個好的結果!
神仙也是由上天管著的,該誰緣熟,自然就會有天使、神仙前來點化。佛教也說過什么
“佛度有緣人”的話,這緣也是由上帝來安排,由不得自己的,所以就成了人無完人的現實。
但是,佛教又認為,即心即佛,命運也可以由自己來主宰。道教的祖師們也都常說:
“我命由我不由天”、“跳出樊籠壽萬年”等。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要想著去做什么神童、
才子、名臣和神仙,一切都隨遇而安,無所分別,沒有煩惱,便也就是完人了!
如果像《西游記》第一回“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說的,美猴王游州過
縣去尋訪仙道,結果來到中華地面一看,卻沒有什么人愿意去修道求仙,而了脫塵世的煩惱,
解決自己的身家性命的:
爭名奪利幾時休, 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 官封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 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 更無一個肯回頭!
如此之人,如何能夠主宰自己,從而成為一個全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