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3 下雨的功能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原評]
張竹坡曰:雨之為物,能令天閉眼,能令地生毛,能為水國廣封疆。
[述論]
雨這個東西,有益處,也有討厭處。若逢干旱,下了雨,那真是大旱之望云霓,
枯竭之逢甘霖。然而不要雨時,或是連陰起來,總是不好過。下得多了,天氣陰沉,
白晝短了,相對地夜就長了。白天里昏昏欲睡,便覺得晝短,黑得快了;晚上雨打
著窗,醒了,勢必會覺得夜長了。這都是心事重重者的感覺,若是塊石頭,自然就
沒有這些呻吟了。
寫雨最好的,而且真正是好雨的,應該數(shù)杜甫那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的確,這雨下得就是好,沒有讓人厭煩的地方。
當然,在那憂愁人的眼中,這雨的意義自然就不一樣了,就如李清照的《聲聲
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卻在那憂愁之中,嫌黑得晚了!到了黑夜,卻又有了細雨,點點滴滴,更讓人
難受!
人是戶外動物,要活動、要交通、要耕作,就需要好天氣,不雨不熱才行。天
若下雨,古時沒有轎車,行動不便,社會活動幾乎就全部停止了,人們也都被困在
了家中。而且天氣陰沉,使人只覺得日短夜長。
若是連雨數(shù)日,正如張竹坡說的,老天不出太陽,就是“不開眼”;地上生毛,
即令草木生腐,如木耳、磨菇之類;為水國廣封疆,即使江河暴漲,湖海升位。若
田野雨水泛濫,豈不是一片汪洋!
雨水及時,便被稱作甘露;若一過量,便惹人生厭。
做人也是一樣,凡事不可過火,也不可過水,不可破壞常規(guī)。孔子教人“無過
無不及”,就是要合乎規(guī)律,執(zhí)持中道,如此才能悠游自在,不惹人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