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鑒賞的角度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原評]
江允凝曰:黃山看云,更佳。
倪永清曰:做官時看進士,分金處看文人。
畢右萬曰:予每于雨后看柳,覺塵襟俱滌。
尤謹庸曰:山上看雪,雪中看花,花中看美人,亦可。
[述論]
樓上看山,看得高,滿目青蒼蒼;城頭看雪,看得遠,一片白茫茫;燈前看月,月光與燈光
相映而成趣;舟中看霞,霞光與水色打成了一片;月下看美人,更增加了朦朧之美,使其風韻萬
千。
有生活經驗或者鑒賞能力的人,都知道角度的重要性。就如照相選景一樣,必須把握好一個
角度。有了一個好角度,平庸無奇的東西一下子就會綻開美妙的意味,有了一種升華。看山、雪、
月、霞、美人,若能選擇一個最佳的角度,并且加以背景的陪襯,自然就會觸目生色,美不勝收。
鑒賞山水和自然景色,需要角度;同樣,做人和悟道也要有角度。人們往往只圖眼前,不管
身后,受著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全面認識自身。就仿佛看人下棋一般,局外人自然明白的地方,
而局內人就是糊涂;等到局外人成了局內人,卻也是照樣地糊涂。所以,就有了句名言,叫做: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原因就在于身在其中,難以全面地看問題。所以,前人總教人要有距離感,才能客觀,才有
新發現。
比如說,有一位尼姑寫了一首《悟道》詩:
鎮日尋春不覺春, 芒鞋踏遍嶺頭云。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以前沒有角度,到處尋找,卻也無法得到自己所追求的那個真理。等到有了一個角度,從外
邊來看自己,正可發現美就在自身,道也就在自身,其境界也自然有所不同了!
世界并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什么,只是我們自己的世界觀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