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新月與缺月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原評]
孔東塘曰:我唯以月之遲、早為睡之遲、早耳。
孫松坪曰:第勿使浮云點綴,塵滓太清,足矣。
冒青若曰:天道忌盈。沉與遲,請君勿恨。
張竹坡曰:易沉、遲上,可以卜君子之進退。
[述論]
天道忌諱圓滿,故而月有陰、缺,此事古難全。正如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說的: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正因為月亮亙古如新,夜夜光臨,所以與人類已經結成了難以割舍的伙伴關系。她一夜不出
來,便會讓人思念。尤其是佛教,更把人的本性比做是圓明的性月,叫做: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云萬里天。
就連《西游記》中的唐僧,也會吟出“禪心似月迥無塵”的妙句來。
尤其是張若虛那首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把月亮的美妙真是寫到了極致: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月亮太美了,所以讓人留戀,以至于不愿意看著她又缺又遲。
然而,即便是缺月,卻還是會有遺憾的。新月是上弦月,出得早,落得快;缺月是下弦月,
出得晚,落得慢。若是新月出早落晚,缺月落晚出早,對于那些愛月者來說,豈不整夜皆可賞月了!可惜這只是理想,所以說“恨”;較之東坡《水調歌頭》中的“不應有恨”來,似乎犯了一
些執著。
月亮之所以能夠圓明皎潔,是因為月宮里有吳剛率領的一班修月的工人在干活。他們白天把
上面的不平的地方加以修整,晚上自然看上去光潔明亮了。
人們對于月亮的喜愛,足以說明對于人間不平的否定。所以,筆者有一首詩說道:
如何天斧能修月, 不為人間伐不平!
其實,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感到不正常的,才是我們自己的心靈而已。
只要我們的心靈圓滿了,肯定不會有什么不平衡的情緒了。這時,便要向蘇東坡那樣“但愿
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幸福地生活下去,才是目的。
孔尚仁的觀點,是說自己喜愛月亮,月遲上則早睡,月早升則晚睡,目的是要玩月。那個時
候沒有電燈,沒有不夜城,所以人們與月亮的關系要親密得多。冒青若與張竹坡的說法,都已經
充滿了見道之意。天道就忌諱的是盈滿,君子當以天道規律為法則。易沉遲上,也正是君子的命
運,不要怨恨,才能夠順其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