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 冬夏和三余
古人以冬為三余,予謂當以夏為三余。晨起者,夜之余;夜坐者,晝之余;午睡者,
應酬人事之余。古人云“我愛夏日長”,洵不誣也。
[原評]
張竹坡曰:眼前問冬夏皆有余者,能幾人乎?
張迂庵曰:此當是先生辛未年以前語。
[述論]
古人把冬日視作“三余”之一,而三余即是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這“三余”都是讀書的好時光。三國時的魏遇,便勸人用“三余”的時間來讀書,余即
是剩余的意思。
然而,張潮則認為夏日為三余:早晨起來時,則是夜晚的剩余;夜間小坐時,便是白
日的剩余;而中午小睡時,則是應酬人事的剩余。
只有這“三余”的時間是屬于自己的,所以應當好好地加以把握。《唐詩記事》中記
載,唐文宗李昂曾與書法家柳公權聯句說:
人皆苦炎熱, 我愛夏日長。
的確,夏日里天氣炎熱,人們都感到痛苦不堪,所以就很難去干什么工作了。
尤其是夏天的夜晚,你看那一對對情人都去散步壓馬路,搖著扇子去乘涼。而那些真
正想讀書學習的人,卻正好利用這個時間去用功下苦。而且夏日里晝長夜短,正好可以
多多地讀上一些書。既消遣了時光,又獲得了知識,一舉而兩得。目的不同,人們對于
生活中的時間和各種條件的利用,也是不盡相同的。
人類的知識全是靠著學習和傳授得來的,而老師的傳授畢竟是有限的。即便是學習,
也有專門學習和業余學習兩種方式。專門學習,是在進入仕途之前,或者是退出官場之
后,才有可能進行的;一旦踏入了社會,便不可能有那專門的時間去學習了。這樣,我
們如果要想學習讀書,也就只有去擠工作或者休息的時間去學習了。
無論是工作,或者是應酬,都是要為他人服務的。若是能夠擠出來一點時間,那便是
屬于自己的了;休息的事情,是屬于下意識的。只要能夠睡好,讓下意識得到調整,并
不見得要睡很長的時間。剝奪了過余的睡眠,自然也為自己贏得了時間。
古人所擠的就是這“三余”,都是在別人所不能做事或者是悠閑的時候去讀書,去爭
取時間。他們比平常的人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會有比別人更多的收獲,所以
他們最終都干出了一番大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