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明】 吳從先 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前 言
目 錄

 
     
 





 
 

 
     
     142道藏之美妙

    天下極神奇、極壯麗、極鮮美文字,多在《道藏》。
    偶撿一二,眼界遂異;運思運筆,率而改常。
    世何高語《佛藏》,曾不及此。


    [述論]
    大天底下最最神妙奇特的、最最壯觀宏麗的、最最新鮮美好的文字,大多在那道教的經典
文庫《道藏》中。

    偶然讀得了一二篇,自己的眼界便立即覺得大不相同了。就是自己在運筆寫作的時候,便
會率然而改變常態,妙不可言。

    不知道世界上的人為什么只是都給予佛教的典籍以很高的評價,而不談及《道藏》呢!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崇洋媚外是人們的天性,自己本土的東西卻往往會被輕視。佛教
是外來文化,所以往往會受人重視。道教是本土文化,往往為那些儒教的文人們所瞧不起,甚
而大加貶抑,你說怎么能夠被人接受呢?

    道教來自于道家,而偏重于對人體生命的研究和關注。盡管長生不死的說法并不見得完全
可信,但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進行意識或者身體的鍛煉,的確可以強健自己的身體,并且延年
益壽。而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幾乎都掌握在道士們的手里,鉛汞化合,煉丹配藥等,都達到了
一定的水平。

    從外丹到內丹,再到全真道的以心性為金丹,使得道教的性命雙修思想臻于完善。的確,
人的生命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心靈的,一個是肉體的。二者的平衡發展,才是人生最幸
福的條件。

    但是,惰性卻是人類的一大敵人。人們都想著長生不老,但卻不愿意自己去下苦修行,所
以道教那種奧妙的生命修煉是一般人所難以接受的。而佛教卻不講究這么多,只要你能夠念一
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去病消災,往生極樂世界,自然人們都愿意接受和學習了。

    但是,只要你抱著一個客觀的心理,去翻一翻《道藏》,的確是會有很大收獲的。其中包
含著道教全部的理論體系和修行方式,有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他們的體驗和境界,還有
一些有成就的大師們的集子和語錄等。

    清代幾位有遠見卓識的大學者如錢大昕、段玉裁等,為了了解語言和學術的情況,曾經認
認真真地在道觀里翻閱了好幾個月的《道藏》,收獲甚大。

    《道藏》的正藏刊于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續藏刻成于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
07年),共計收羅文獻1476種,合為5485卷。其中有道書、諸子、醫卜、星相、易
卦、陰陽等,可謂是奇書異類,滿目琳瑯。

    老、莊、列等書且不去說,只那《陰符經》、《黃庭經》、《參同契》等,其高明之處,
遠非幾部儒書或者詩文集子所能夠望其項背的。

    我們隨便舉上幾個例子,來看看《道藏》里所說的東西。《陰符經》說: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天地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這話很有哲理,也許真正是宇宙自然的規律。還如《參同契》說: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
    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的確,耳、目、口三寶,真正能夠守住的有幾人呢?還如那《鐘呂傳道集》、張紫陽《悟真篇
》、托名尹真人所撰的《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伍守陽《天仙正理直論》等,都揭示了宇宙與
生命的根本規律。

    尤其是那《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一書,就是那第一部古典文化小說名著《西游記》的文化
原型。把人類的性、命規律揭示得一清二楚,而且還有怎么樣完善或者把握自我的理論與途徑。
其元集有《性命說》云:
    夫學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說,不明于世久矣。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
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氣氤氳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
則謂之命,在人則謂之性。性命實非有兩,況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渾然合
一者哉!
其中《死生說》有云:
    大眾好生惡死,以莫識死生故。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徒在生前奔馳謀作,致大虧生道,
不得逍遙,故于死后渺茫淪落。不勘破死門,竟墮輪轉。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緣,
使人知去來處,徐徐引出生死苦海。
像這些關于性命之理,完全具有一個整體系統,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這性命又是怎么一回事?能不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如
何去把握呢?張紫陽說:
    一粒金丹吞入腹,跳出樊籠壽萬年。
我的命運到底能不能夠由得了我?這些都值得人們的探討。

    人世上的學問,決不是僅僅念上幾句什么詩詞或者寫上幾句文章。而最大的學問,就是解
決自己的生死、苦樂、榮辱、得失、是非與善惡等根本問題。做不到這一點,何以侈談人生!
而道教學者們的確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基礎。
 
 
 中國社會出版社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j編 李安綱 劉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版式:

 
   
   
   
 

  版權所有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   聯合主辦 Copyright© 2000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潍坊市| 石首市| 息烽县| 塘沽区| 华亭县| 榆树市| 清丰县| 沁阳市| 贡山| 贵州省| 哈巴河县| 若尔盖县| 扎兰屯市| 隆安县| 安丘市| 陕西省| 江北区| 嘉定区| 枣阳市| 阳西县| 五寨县| 辉南县| 扶沟县| 南岸区| 连江县| 濮阳县| 保康县| 黎平县| 秦安县| 察哈| 瓮安县| 芜湖市| 唐海县| 凯里市| 呼和浩特市| 瓦房店市| 凌云县| 阳泉市| 通化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