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杜門與忘形
杜門之法,只是下;
忘形之交,唯有識性。
[述論]
杜門謝客的方法,就只是一個下帷讀書。
忘掉形質的交誼,也唯有一個認識本性。
有的人不愿意與外界交往,整天杜門謝客,孤獨自處。這當然不是人類的個體應該采取的
做法,因為人類必須進行交往才能顯示人的本性。
閉門的目的,其實是不愿意見那些不愿意見的人,并非是不愿意見所有的人。如果說現在
的俗人不愿意見,那么古人還是能夠有合乎我心者的。
否則,普天之下,往古來今,竟然沒有一個能夠與我心息息相通的人,那自己做人的意義
也就完全喪失了,來到人間本身就是一個錯了。
與古人相互溝通的辦法,就是讀書。書上記載和講述的,大多都是清雅而脫俗的,是有關
人生觀和宇宙觀的學問,所以讀書可以使人雅起來。
沒有了俗人的打攪,只有古人的交流,也自然是一種社會的生活,而且更大地豐富了我們
自己的精神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杜門謝客下去。
人都希望交到好朋友,都想讓別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意,所以就有了知心、知音、知己的
追求。而真正的朋友,就是要忘掉自己的形骸,超越了世俗,能夠進行心靈共鳴的人。
放眼看去,真正能夠忘掉形骸的人是寥若晨星的。因為大家都有形骸,都得喂飽這個臭皮
囊,所以就不得不去謀求衣食而爭名奪利。
也就是說,當只有一個蘋果卻有三個人來吃的時候,矛盾就發生了。你爭我奪,殺得個不
亦樂乎,三敗俱傷。
如果大家都明白了,就是一個東西,三個人來平分,誰都可以吃到的了,卻也沒有爭奪,
豈不是一種幸福!
也就是說,當大家都能夠不計私利的時候,也許就都好過了。盡管那些財富讓大家都利益
均沾了,沒有讓某一個人富得流油,但和睦相處卻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然而,幸福又是心靈的一種感受,所以能夠心交、神交,才能夠從人生的交誼中得到幸福
的感受。
一旦人們都認識到了宇宙自然和人生社會的一切,都只是身外之物,心外之塵,也就不會
去牽掛了,煩惱也就消失了。這就叫做識性。也只有認識了相互的本性,才能夠進行神交而遺
去形骸。
閉起門來,身體不與社會接觸,但心靈卻還保不住留在那塵情上;下帷來讀書的時候,心
靈早已與古人融為了一體,真正地脫離塵俗了。
忘掉了形骸,卻還有心靈。
心靈相通,才叫默契;識得本性,方有神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