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7 先輩與后生
議論先輩,畢竟沒學問之人;
獎借后生,定然關世道之寄。
[述論]
議論評價先輩,畢竟是那些沒有學問的人。在古代,子女不議父母之過的,叫做孝心。
同樣,對于那些年長的先輩,也是不能夠隨便議論的。無論他們是好是壞,都不是自己的子女所能夠用言語評論的。
獎掖后來的人,一定要寄托那有關世道人倫的道理。后生晚來,自然對人間的險惡或者道路都不熟悉,需要前輩的指點和教導,否則就會跌跤。常有一句話,叫做:
不聽老人言, 吃虧在眼前。
老人言是很金貴的,就是因為老馬識途。過的橋都比那后生走的路多,怎么能夠不珍貴呢?
但是,先輩也曾有過年輕的時候,所以也不見得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天衣無縫,也照樣可以被人指點的。
如果說,他們的錯誤永遠得不到糾正,或者永遠沒有人去總結的話,那么他們所走過的路一定還會再有人去走,虧還是要不停地吃下去。
所以,為了不讓后人再吃虧,就應該總結先輩們的得失或者成敗,好讓后人有個參照,少走一點彎路。
所以,并不能說那些議論前輩的人就沒有學問,或者不議論前輩而唯前輩之命是聽的人就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反過來說,老一輩人要教育下一代,關鍵是要教導他們如何把人做好。首先要教導他們,使他們知道那人到底是什么,或者說人跟動物禽獸的區別到底在哪里。
做人應該做的事,也就可以說是一個人;做人不應該做的事,那也可以說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披著人皮的禽獸。
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懂得人到底是什么了。
人幾乎成了一個機器,或者一個錢袋、一條酒囊、一副臭皮。人不知道人是什么的時候,這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