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4無寄與有懷
委形無寄,但教鹿豕為群;
壯志有懷,莫遣草木同朽。
[述論]
人的身體很重要。沒有身體,也就沒有了生命,所以誰也不能沒有這個肉體。
但是,就是因為有了這個肉體的物質,才使得人生感到無限的痛苦與煩惱。就連那個偉大得不能再偉大的智慧大師老子,也有這樣的感受:
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是的,人類的幸福也是因為有這個身體,痛苦也是由于有這個肉體。
有了它,就得去糊口蔽體謀衣食,就會出現許多的競爭與奮斗,就會有得失與榮辱,有苦樂與悲歡。等到沒有這個肉體的時候,那還會有什么煩惱與憂愁呢?
然而,誰都不能沒有這個肉體,又怎么才能沒有這個肉體呢?
莊子提出過“墮肢體、黜聰明”的辦法,但這墮也好,黜也好,主語都是我們自己。
可見,要去掉這個肉體,并不是說不要這個物質,而是說我們自己的心理上不要把這個生理物質當做一回事情。所以,他在《知北游》中說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身體不是自己的,是天地給我們賦予的形體,所以是由天地管著的。
我能夠把它寄托在什么地方呢?自然是寄托在天地之間的了。
天地之間的萬物與我的形體都一樣,都是上帝的杰作,所以都是平等的。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可以與那麋鹿豬狗在一起呢?
這個臭皮囊的確是不能把它看得太貴重的。看得貴重了,就會引起糾紛,從而不得安寧了。肉體雖然可以與萬物同類,但我們的精神卻是超越萬類的。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這一點點的精神。人有精神,就可以雖與萬物同生,而能為其靈長。所以,人要有凌云的壯志,胸中要有超然物外的志向和趣致。
如果說要做一個真正的人,那就不要讓自己與草木一樣地白白枯朽,叫做那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所以《孔叢子·儒服》云:
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常聚乎!
人有人的樂趣,但也更有人的難處。克服了難處,方顯得人的偉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