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6子規與蝴蝶
叫月子規喉舌冷,
宿花胡蝶夢魂香。
凄慘沉酣不動情,各極花月之致。
[述論]
在那明月的夜晚,只聽得那子規聲聲,就如李白《蜀道難》中說的:
但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使人聽此雕朱顏!
聲聲凄慘,呼喚著遠行的人們:“不如歸去!”所以才叫做子規,就是要規勸你回家去,不要
外流浪。
子規又叫做杜鵑,傳說是古蜀國主杜宇的魂魄所化。因為他曾經出外打仗,便將國家讓給了人,皇后也跟了別人,心理上總是不平衡,永遠難以得到安寧。
所以,他幽怨的魂魄便化作了杜鵑鳥,不停地叫,不停地勸人不要像他那樣遠行,以至于造成大錯而悔之不及。
杜鵑叫得喉舌發冷了,還是要叫;叫出了血,還是要叫。就是那句:“杜鵑啼血猿哀鳴。”李商隱也說過:“望帝春心托杜鵑!鼻赜^則說: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杜鵑成了詩人表現萬般憂愁的象征。
那住宿在花蒂里的小蝴蝶,睡的真沉,竟然還做著夢,香甜得仿佛夢見了他心愛的王妃。所以,這蝴蝶被稱做蟲中的才子,依偎著佳人而眠,真是幸福無比了。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過自己夢見了蝴蝶,而且幻化成為了一體,最后他不知道自己是蝴蝶還是蝴蝶是自己。又應了李商隱的另一句詩:
莊生曉夢迷蝴蝶。
那么,這里做夢好睡在那花叢中的蝴蝶,是不是夢見了莊周,或者是我們大家中的某一位,亦未可知了。
不管怎么樣,杜鵑盡管啼血凄慘,蝴蝶縱然睡夢酣暢,但有一點,他們好似有情實無情。
正因為它們都不動情,所以才能夠長期如此,數千萬年如此!才能夠得到那自然界中的花兒和月亮的最佳妙趣。
聽到杜鵑叫而聯想到啼血的是人,看到蝴蝶眠花而聯想到風流的也是人。所以說,痛苦與幸福都只是人自己的感覺而已,與大自然的任何事物并無真正的關系。
當人們也能夠像杜鵑與蝴蝶一樣,鳴叫而不知痛,眠花而不知樂的時候,豈不也就是最最幸福的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