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1 秋鳥與今人
秋鳥弄春聲,音調未嘗有異;
今人具古貌,氣色便爾不同。
[述論]
秋天的鳥兒調弄著春天的聲音,婉轉動人。只要你自然而然地聽,與那春天時候的音調的
確沒有什么差異。聽到差異的,只能說是這個聽者自己心里有事情。
但是,今天的人盡管長著一副古人的相貌,再怎么學習也不會是古人的風度和姿態(tài)。就因
為首先在氣質上便分出了高下,有了根本的不同。
春天的鳥聲之所以與秋天的鳥聲本質上沒有差異,就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鳥,發(fā)聲的機體
沒有變化。今人之所以不同于古人,就在于人的本身有了差別,思想境界有了差別。
這就看你怎么去看了。所有的事物,說到底都是一體,都與大自然同根,或者說大自然是
我們所有事物的根本。
在這一點上,大家都是相同的,所以莊子才會提出“齊物論”,認為萬物不論形體上有什
么樣的差別,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是齊等的。
既然萬事萬物都是齊等的,那么我們不僅現(xiàn)在的人可以跟古人溝通,就是人類同鳥類也
照樣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這就是古人說的:
天下古今,人心一也。
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什么東西都可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人心。
人心雖然相同,但是后天的習染不同,也就造就了人的境界思想與行為言語的不同和差別。
有些人要堅持這些差別,突出強調個體,于是鴻溝也就越來越大;
有的人就是要泯滅這些差異,從而進入真正的自在無為,自然那鴻溝也就越來越小,甚至
完全取消。
就像莊子自己曾經夢為蝴蝶之類的,最后自己也弄不清是莊子還是蝴蝶,也就進入了齊物
的境界。
同樣,我們只要放下自己那狹隘的利益或者角度,從而進入一個更加廣大的視野,也許就
可能不僅與古人心心相印,甚而還可以超越古人,朝真正的人再邁進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