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 古今人不同
柳宗元披韓退之詩,以薔薇露洗手。
古人愛護文才,誠為珍重。
今多俟以覆瓿,何古今人之不相及。
[述論]
柳宗元與韓退之,都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馮贄
《云仙雜記》載:
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發讀。以柳宗元的文學功夫或者學問功
底,那的確是讓韓愈敬佩的人物,看看他的《柳子厚墓志銘》就知道了。
但是,柳宗元在得到韓愈寄來的詩,竟然像捧讀圣經一樣地,要用高級花露水洗手,并且薰
上好香以后,才打開誦讀。由此可見,古代的文人互相愛護文才,非常珍惜,并不像現在文人那
般相互輕視或者嫉妒陷害。
現在的文人,對自己的東西都不加珍惜,信口雌黃,更何況他人的作品呢?別人送的東西,
禮輕人義重。尤其是那辛苦寫來出版的著作,可以說是作者心血的凝鑄,自然有許多長處可以借
鑒的。然而,別人拿著不僅不會加以珍惜,反而用來去蓋個盆啊甕啊之類的。
漢代楊雄依照《易經》和《論語》,寫出了《太玄》與《法言》,自己加倍珍惜。但劉歆卻
對楊雄說道:
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
書已無用,讀之不懂,自然要棄而不用了。棄之又可惜,遂用來作盆蓋了。
筆者近年辛苦著述,遂有幾本小書問世,不少人想索求贈書。我掏錢買書去送人,這倒無所
謂,書寫出來就是讓人看的。但拿了書,還罵娘,不加珍惜的,倒也不乏其人。
所以,筆者也學乖了,該送者送;不該送者,哪怕得罪了也不能送。因為送上去的,往往他
不會珍惜;自己花錢買來的,也許還會認真地讀上一讀的。
孫功炎先生是個著名的畫家和學者,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山西稷山縣勞動改造。不少人
知道他能夠畫畫,便向他索求。他總是認真地給人畫,因為總覺得別人看得起自己。可沒有過多
少天,他竟然看見那人把他畫的山水畫拿去糊了窗戶,心里真不是滋味!
到街上買件商品,拿回家也要倍加愛惜的,更何況那些高雅的精神產品呢?孫先生的畫作,
多被葉圣陶、夏承燾、徐邦達、啟功、張中行等先生所珍藏,在中國美術館展覽時影響極大。卻
還竟然有人用來裱糊頂篷和窗戶,實在讓人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