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7 一片月與搗衣聲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足敵《秋聲》一賦。
[述論]
在自然物中,月亮與人類的感情是最密切的。就因為她在那夜晚寧靜之時來照
人,而失意之人往往是失眠者,所以二者就成了孤獨的伴侶,也就有了感情和共鳴。
所以,游子思婦,多愁善感之人都喜愛月亮。
春天萬木向陽,人類精神暢快,所以到處是一片向上的生機。秋天萬木凋落,
人類情緒壓抑,因而到處都是一派枯萎的衰象。
尤其是在外作客的人,一到了秋天,就想到了葉落歸根而回家;在家的思婦,
想著那在外作客而謀生的親人,難免會相思不盡,急忙為準備些冬日的衣服,寄向
遠方。
李白有首《子夜吳歌》,說的就是這種情形: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的確,戰爭的年代,不打仗就無人保家衛國;保家衛國了,卻又造成了多少的思婦
與離人。
正是苦了我一家而幸福了千萬家。唯一的希望,就是打敗了敵人,而國泰民安,
自己的丈夫也就不再去打仗了。
作者在長安城中作客,月明靜夜,景象很美,但卻此起彼伏著千家萬戶的搗衣
聲。
天上月朦朧,人間苦萬重。搗衣聲聲里,難奈許多情!
這天上的一片月與人間的萬戶聲,聲色相映,共同襯托出一種迷離而又凄急的
感覺,表現出了人們深層次的心靈感受。
秋天的聲音的確與四季不同,西風勁吹,萬木搖落,長空雁叫,波濤吼哮,匯
成了一首首交響曲。所以,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便寫下了一首《秋聲賦》。其中寫
道: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瀟颯,
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物也,從從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
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
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這就是秋聲。
但這秋聲是自然之音,有渾然真樸之美,但李白所寫之長安月夜萬戶搗衣聲,
那卻有著人工之美,深含著文化內蘊,所以感人至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