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應試與垂世
問:何為應試之文?
曰: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
問:何為垂世之文?
曰: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述論]
人類社會為了保證正常地運轉,所以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分工與合作,而且一定要選拔一批管
理人才,來進行全面地協調運作。
選拔人才一定需要一個標準,或者是九品中正制,或者是詩賦取士。無論是什么名堂,都離
不開兩種方式,一種是選拔,一種是推薦。而一般的操作卻是二者兼用的,地方推薦,中央選拔;下級推薦,上級選拔。
然而,無論是選拔或者是推薦,卻也一定得要有個標準。這就是考試制度的設立,也就是看
那些考生們誰具備了這個標準,那就錄取誰,并且委以重任。
中央或者上級所委任的就是官吏,官者管也,職責就在于管理百姓,保證中央政策的執行和
天下的安定。
這樣以來,一般的官吏必須精通人類的文明和教化,才能夠把握民情,做好本職工作。所以,所有的考試都設立的有文科,要會做文章。尤其是唐宋以后,全以詩賦取士,到明清更是八股文
盛行。
應該說,考試以文章,便促進了天下對于文章的重視,所以在唐代便有一句名言:
文選爛, 秀才半!
只要熟讀了一部昭明太子的《文選》,也就弄到了半個秀才。
然而,明清八股文興起以后,一旦文章成了鐵板釘釘,死氣沉沉,也就沒有什么意味了。文
章道弊于斯了。
有人問吳從先說,什么是應對考試的文章呢?看來,當時就有這應試的文章與其他垂世的文
章之區別。
他回答道:我早就意識到了自己的作品無法滿足那些現在人的眼目,所以趕緊多買上一些胭
脂來學著畫牡丹。
時人指的就是當時的人,就是那些把握考試錄取大權的官老爺們。他們的標準也就是真正的
權利所在,誰也不能違背的。
但是,他們卻又不懂得真正地作文,不懂得古文之法,所以我們的文章是得不到肯定的。那
怎么辦呢?就只好再去學習那寫作什么時文了。
時文要求的是大紅大綠,歌功頌德,所以一定要會說贊揚阿諛的話,才能夠符合考官或者天
子的意思,也才能夠被錄取。因此,你也就得下點決心去買上一大堆的胭脂,去大紅大綠地涂抹
一枝牡丹吧!
有人問他說:什么是流傳萬世的文章呢?
他回答說:如果不經過一場寒冷得徹骨徹髓的話,哪里能夠得到那梅花開放清香呢?或者說
什么:
不經一朝風霜苦, 哪得梅花放清香!
真正的文章需要的是如同人格一樣的培養,才能夠得到。
有什么樣的人格,也就會有什么樣的文章。人與文本來就是一體的,這才有什么“人文”的
說法。
真正的文章需要的是一種素質,而應試的文章則需要的是一種技能。
能夠流傳萬世的是一個人的素質,所以,那些妙文都是一個人素質的流露與表現;
凡是考試時作的應試作文,都是靠著技術而得的,不見得需要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所以就不
好流傳了。
素質是學不來的,需要全面的功夫,或者說至少得要十年的寒窗苦;技能是可以學而能的,
只要你想學,有個數月工夫也就可以了。自然,工夫淺者難久傳,功力深者永不磨。
不過,這也是件沒有辦法的事情。會作傳世之文的人卻往往作不好應試之文,所以常常會落
下榜來;會作那應試之文的人,卻沒有一篇能夠流傳天下的。
但是,會作時文的當官能發財,會作真文的卻流浪難高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