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3
草野與山川
南山種豆,東陵種瓜,斂鼎俎于草野;
渭濱秋釣,莘野春鋤,托掌故于山川。
[述論]
在南山之上去種豆子,到那東陵去種瓜。把那煮飯用的大鼎和割肉用的砧板收拾起來,安排
在那草野之間去,享受那份自然的快樂與清靜。
到那渭水之濱秋天里垂釣,在那莘野之地春天里鋤地。把一肚子的學問和掌故,都收拾起來
寄托給那青山和綠水之間,一任優游。
漢代楊惲是丞相楊敞的兒子,司馬遷的外孫,官封平通侯,官至郎中令。但被仇人誣告語言
不檢而免官為庶人,他有一篇《報孫會宗書》,就是在此時寫的。其中說道:
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
其詩曰:
田彼南山, 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 落而為箕。
人生行樂耳, 須富貴何時!
這里說道,一個位屬列卿的人到那南山去種豆,是說不做官了,自然也就把那鍋灶安在了鄉下
田野。
秦時的東陵侯邵平,在秦滅后,便隱居在長安的東青門附近去種瓜。后世之人常用那東陵或
者東門瓜來稱贊邵平。
在渭水之濱垂釣的,就是那個殷商末年的姜子牙。他曾經垂釣在渭水之濱,而且:
其意不在水中魚, 只釣當朝將與相。
后來,果然釣上了周文王,而做了周朝的宰相。
莘野,是有莘國的郊野,指的是殷代賢相伊尹最初隱居躬耕之地。《孟子·萬章上》說: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王侯將相不去問理朝政,卻去種瓜種豆的,是由于社會的逼迫,使得他們不得不去學著像一
個平民一樣地生存下去。
只要他們能夠認清形勢,從而安下心來,自然也就可以更為瀟灑地生存下去;如果不能夠適
應這樣的變化,那么就一定會很痛苦。
秋釣春鋤的,是為了得到社會承認而做準備的。他們的隱居越準備得好,出來之后的成就也
就會越大。
也就是說,不會隱居而過平民生活的人,就無法去肩挑重任而干出一番大業來的。從姜子牙
開始,那張良、諸葛亮、徐茂功、劉基等開國賢相,幾乎都要從隱居開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