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 書架與人衣
駱賓王詩云:“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
如此境界,可以讀而忘老。
[述論]
駱賓王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他更有名的,是那篇光耀千古的
《討武氏檄》。在他的一首詩的中間有兩句,叫做:
書引藤為架, 人將薜作衣。
我們查了《全唐詩》,沒有發現有這兩句。倒是他的《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中有幾句,確有
風味:
放曠愚公谷, 消散野人家。
一頃南山豆, 五色東陵瓜。
野衣裁薜葉, 山酒酌藤花。
尤其是這后兩句,與此條所引詩句意有相合。也許此二句為駱賓王遺詩殘句,亦未可知。
但是,這兩句詩中所表現的境界,的確是很清雅的。書把草藤拿過來當作了書架,或者說正
是因為家里放著幾本書,所以才引得那青藤爬過來自愿做個書架。
有這樣書架的人,一定是很瀟灑自然的一個人,沒有拘束,熱愛花草,以至于把那薜藶草葉摘
下來做成衣服穿在身上。
那么,一個以青藤為書架,以薜藶為衣服的人,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歷史上,真正熱愛自然,與香花鮮草為一體的第一人,就應該是楚國的大夫屈原。他在《山
鬼》里說道:
若有人兮山之阿, 披薜藶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這樣的人,無疑是令人心馳神往的。
當然,做人做到了這個境界,也就是非常瀟灑的了。清麗動人,一塵不染;韻態天真,飄然不
群。做到如此的地步,才可以算做是一個真正的人了。
人生一世,尤其是在那些有知識和智慧的人的眼里,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自然那些名利地
位等身外之物都是無法束縛得了的。
忘掉了一切塵世的煩惱,只有一種對自然和人生的清賞了,所以能夠讓吳從先和我們廣大的
讀者讀而忘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