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6 讀書不知足
萬事皆易滿足,惟讀書終身無盡。
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書?
[述論]
人間萬事萬物都容易令人滿足,可只有那讀書是一輩子也不會有窮盡的。人們?yōu)槭裁床挥?br>
“不知足”這三個字的心念來對待讀書呢?
是的,筆者當年有首詩來感悟人生,其中有兩句:
人間萬事苦銷磨, 亭短亭長一曲歌!
正如《老子》說的“天道好還”,宇宙人間萬事萬物都是有一個周期的。照老百姓的說法,那
就是: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太陽月亮,有升也有落。誰要想執(zhí)著于日月的升,而討厭其落,都只能夠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痛
苦。
因為大自然的任何事情,都決不會依照我們人類的志愿來轉移的,人類是一定要適應于這
個自然的規(guī)律的。所有妄想不適應自然,而且改造自然的人,結果都會被自然所消滅。
而且,這樣的周期并不很長,一個人是很容易看到的,所以對于世界上的事情還有什么看不
透的呢?想不開的呢?
往往那些死里逃生的人,或者大難不死的人,死而復生的人,大病康復的人,后來過得都很有
福氣,壽命也長了。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看透了人生的規(guī)律和自然的法則,知道自己所做的改造社會、征服
自然的一切努力都是無所謂的,在真正的大自然面前什么也不算。
明白了,自然也就滿足了,再也不會為了名利食色、金錢地位而貪婪迷惑了。
自己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生活得也就瀟灑了。
不過,明白人生的真理,是因為讀懂了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書,書本上的知識和智慧則
是作者們對生活這本書的文字表現。
也就是說,書本上的知識或者智慧本身,就來自于生活的實際。因而,無論是什么人,要想真
正地認識生活,就必須讀書。
活到老,學到老,是因為生活中時刻都離不了知識和智慧。書本是前人對于人生和自然認識
理解的體會和心得,有利于我們現在人的借鑒和提高,并且?guī)椭覀冋嬲刈x懂生活這部書。
老子是周朝的柱下史,做的是圖書館的館長,有的是書讀。正因為他先讀懂了書本上的知識
和智慧,才能夠使他真正地讀懂自然、社會生活這部書,也才能使他寫出那一部真正地指導人
生道德倫理的《道德經》。
這《道德經》的確是真正的人類最理想的道德倫理教課書,道指的是宇宙觀,德是人生觀,
一個道德中必須包含這兩種因素。
而老子的《道德經》正好在這兩個方面為我們的人生道德提供了比較理想的指導,然而歷
代卻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實在是遣憾。
能讀書是一件樂事,能夠終生讀書,更是一件樂事。讀書的目的是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以豐富
我們的人生。
書籍越出越多,好書當然也越來越多,需要我們閱讀的書籍也自然是越來越多。這就要求要
有一個“不知足”的念頭,來激勵我們去閱讀,以便更好地指導我們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