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氣魄與氣骨
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氣,今以之加揮霍。
只在氣魄、氣骨之分。
[述論]
豪俠的俠字,在過去來說,人們需要它,就是要增加自己的意氣,從而使自己
的氣質和骨格得到錘煉,做人做得有骨氣;現在的人需要俠氣,無非是要增加自
己的揮霍氣魄而已,做事講究排場和闊氣。
這古人與今人的區別,就在于氣魄和氣骨之上。一個是要對自己做人有好處,
一個是做出來讓別人看的,有著本質的區別。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人的私心是越來越多,虛偽處也越來越多。所以,我
們一直說文明的特征,就是要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也可以說,隨著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人類的純真也越來越少了。文明的進步,
是以純真的喪失作為代價的。所以,從古到現在,人們一直在浩嘆今不如昔。
莊子曾經懷念過“民知母而不知有父”的時代,老子幻想過“小國寡民,雞犬
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境界,陶淵明設計過“不知有漢,遑論魏晉”的桃
花源。他們都是希望能夠重新回到那上古沒有分別的社會里,叫做返璞歸真。
不管怎么樣,人需要有一點俠氣,才能走出自己那個狹隘的天地。不過,古人
的俠字,帶來的是自我的完善和升華,有利于人的意義的實現。
現在人的俠氣只能浪費自我的財富,而求得一些虛名而已。名利之所以難保,
就在于一旦有了富貴,人們往往會忘乎所以,所做的一切,也就是炫貴斗富。
如此以來,自己的財富被揮霍一空,自己的權勢被人所覬覦,自然難免會被他
人所取代。就如當年項羽看見秦始皇巡游時的情況,便說道:“彼可取而代之。”
所以便興兵伐秦,終于滅掉了秦國的天下。
還如《西游記》中有一個寇員外,特別喜歡招待僧人。結果遇到了唐僧師徒,
便喜不自勝地吹吹打打,花天酒地,竟然惹來了一群強盜。
正如古人所說:“德潤身,富潤屋。”古人講究俠氣,是要培養自己的美德;
現在人講究俠氣,是要給自己設下陷井。
外在的東西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且很容易失去,難以保證
長久地擁有。而自身內在的俠氣傲骨,卻是誰也不會奪走的,那才是自己的真正
本質。
所以,人要俠氣,還是要學習古人的俠,不要貪圖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