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霍松林

霍松林

生年:1921年9月
籍貫:甘肅天水
職務: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長: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肅天水人。幼承家學,1944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重慶中央大學(后遷至南京),攻讀中國文學專業(yè)。有幸接受了胡小石、朱東潤、羅根澤、汪辟疆、陳匪石等學者名流的指導和教誨,并與汪辟疆、陳匪石兩位先生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先生們淵博的學識、高深的修養(yǎng)和嚴謹?shù)闹螌W風范,令他如沐春風,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發(fā)軔于一個較高的起點。名重一時的大學者汪辟疆(方湖)對年輕的霍松林十分器重。汪先生教書,強調知、能并重,研究與創(chuàng)作相輔相成,在古詩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礎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這樣的名師進一步栽培,為霍先生日后形成獨特的學術品格夯實了基礎。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確立了自己的治學思想——知能并重。他以為研究者不搞創(chuàng)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癢;有了個人的親身體驗,才能真切體味創(chuàng)作的甘苦和奧妙。1949年,霍松林從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51年赴陜執(zhí)教至今,歷任西北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西安師范學院講師,現(xiàn)任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陜西詩詞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終身研究員、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及會刊《中國唐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等。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霍松林先生是國內外著名的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又是蜚聲海內外的當代詩人,享譽日久,著述甚多,桃李遍天下。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針對文學研究領域存在的許多有爭議問題發(fā)表了一批論文,其中的《試論形象思維》是國內探討形象思維的第一篇長文,一發(fā)表即引起強烈反響。1966年初夏,他因這篇文章無端遭受禍害,并株連家眷,下放勞改達10年之久。新時期撥亂反正,霍松林和他關于形象思維的有關論述因毛澤東給陳毅談詩的一封信公諸報端而得以解放。

  雖因文而罹禍,霍松林先生卻依然其志不改,筆耕不輟,半個世紀以來,著作等身。其主要論著有:《文藝學概論》、《文藝學簡論》、《〈西廂記〉簡說》、《〈西廂記〉述評》、《李白詩歌鑒賞》、《宋詩三百首評注》、《歷代詩精品評注》、《孔穎達詩歌初探》、《〈滹南詩話〉校注》、《〈歐北詩話〉校注》,《詩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詩譯析》、《文藝散論》、《唐宋名篇品鑒》、《歷代好詩詮評》、《唐宋詩文鑒賞舉隅》、《唐音閣文集》等30多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3-1988年)》(6卷)、《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鑒賞辭典》、《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辭賦大辭典》、《中國古代文論名篇說注》、《中國近代文論名篇詳注》、《元曲精華》等50多種。

  霍松林先生童年學詩,初高中階段發(fā)表抗戰(zhàn)詩詞散文頗多,最早發(fā)表的是一首舊體詩《盧溝橋戰(zhàn)歌》,時年僅16歲。從1937年至今,霍先生濡筆揮灑,浩然長歌,寫盡了人世滄桑。中國作家協(xié)會紀念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時特列入“抗戰(zhàn)時期老作家”名單,頒贈“以筆為槍,投身抗戰(zhàn)”紅銅質獎牌。數(shù)十年所作詩詞“文革”中散失過半,1990年前后大陸、臺北分別出版的《唐音閣吟稿》和《唐音閣詩詞集》所收不足千首。近十年來提介新聲新韻,創(chuàng)作亦豐,老樹新花,愈見繁艷。詩言志,賞讀霍先生大氣包舉的詩詞創(chuàng)作集《唐音閣吟稿》、《唐音閣詩詞集》,既可領略其中流露的“中國文人之忠愛情操,與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風亮節(jié)”,又可從中探知半世紀廣闊而深邃的“活的歷史”。

  霍松林先生數(shù)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學,獻身教育,培養(yǎng)后學,勤奮著述,贏得了國家、人民和海內外文化界的贊許。1985年霍先生被評為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1986年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1987年應客員教授之聘,赴日本明治大學、信州大學等校講學,在東京作唐詩研究公開講演,載譽而歸。1989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1990年,被選為世界杰出領先人物。1991年,榮獲國家特殊津貼。其治學經(jīng)歷和學術成就,載入國內各種社會科學家傳略、文學家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大洋洲及遠東地區(qū)名人錄》、美國國際傳記中心《世界杰出領先人物名人錄》。

主要發(fā)表文章

  一、論文

  • 從《北征》看“以文為詩”(《人文雜志》1979年01期)
  • “詩述民志”——孔潁達詩歌理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01期)
  • 反閹黨斗爭的贊歌——評《五人墓碑記》及其他(《人文雜志》1981年01期)
  • 其事何長其言何簡——說杜甫《石壕吏》(《名作欣賞》1981年02期)
  • 說李白送友人入蜀(《名作欣賞》1981年04期)
  • 說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名作欣賞》1981年05期)
  • 含蓄蘊藉寄托遙深——說張九齡《感遇》(十二首選二)(《名作欣賞》1982年01期)
  • 含蓄一例——說杜甫《曲江二首》(《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01期)
  • 論白居易的田園詩(《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 說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名作欣賞,》1983年01期)
  • 說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 感覺、視覺和聽覺的交替與綜合——說陳與義《早行》詩的藝術特色(《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02期)
  • 陸詩鑒賞兩題(《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 蘇詩例釋(《文史哲》1983年06期)
  • 絕妙的諷刺小品——說朱熹《記孫覿事》(《名作欣賞》1984年01期)
  • 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的《寄黃幾復》(《古典詩詞名篇鑒賞集》,《文史知識》編輯部編,中華書局,1984年)
  • 宋詩鑒賞二題(《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 甲光向日金鱗開——說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唐都學刊》1985年01期)
  •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說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文史知識》1985年01期)
  • 韓偓年譜(與鄧小軍合撰,《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04期、1989年01期)
  • 論宋詩(與鄧小軍合撰,《文史哲》1989年02期)
  • 兩種思維的沖突與史學家的苦悶——司馬遷天人觀與思維方式論略(與尚永亮合撰,《人文雜志》1989年01期)
  • 意境幽瑟尺幅千里——潘牥《南鄉(xiāng)子·題南劍州妓館》賞析(《名作欣賞》1991年01期)
  • 司馬相如賦的主體特征和模式作用(與尚永亮合撰,《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 《阿房宮賦》鑒賞(《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 關于李商隱《夜雨寄北》的理解——答丘汝騰先生(《運城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 杜甫與偃師(《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1期)
  • 韓文闡釋獻疑(《文學遺產(chǎn)》2000年01期)
  • 試論詞的創(chuàng)新——關于創(chuàng)作“自由詞”的淺見(《中華詩詞》2002年01期)
  • 簡論近體詩格律的正與變(《文學遺產(chǎn)》2003年01期)
  • 《柳笛集》漫議(《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 論《孟子》、《莊子》中的孔子形象(與霍建波合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 杜甫卒年新說質疑(《文學遺產(chǎn)》2005年06期)
  • 試論王績詩文的獨特意蘊(與梁靜合撰,《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 紀行諸賦的啟迪,五言古風的開拓——杜詩雜論之一(《文學遺產(chǎn)》2006年04期)
  • 論王安石的晚年禪詩(與張小麗合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二、書評

  • 對句、楹聯(lián)仍有生命力——讀《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隨感(《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 古代文學研究的重要開拓——評王鍾陵著《中國中古詩歌史》(《學術月刊》1990年10期)
  • 評吳功正著《六朝美學史》(《文學評論》1996年03期)
  • 評吳功正《唐代美學史》(《文學評論》2000年04期)
  • 評徐宗文著《三馀論草》(《文學評論》2005年06期)
  • 評陳文新主編的十八卷本《中國文學編年史》(《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三、序言

  • 《明人小品選》序(《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2年01期)
  • 《郭沫若史劇理論研究》序(《人文雜志》1986年 06 期)
  • 《古代戲劇賞介辭典·元曲卷》序(《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 《文學社會理性研究》序(《人文雜志》1987年05期)
  • 簡論李調元《詩話》——《李調元詩話評注》序(《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 唐代絕句的魅力與全面整理——《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前言(《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 漫談絕句和絕句鑒賞——《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前言(《唐都學刊》1991年04期)
  • 唐人詠陜詩簡論——《陜西省志·詩歌志》唐代部分前言(《渭南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 《唐詩風流佳話》序(《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 一部具有開拓性的詩論——《當代少數(shù)民族詩人論》序(《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年01期)
  • 《世紀頌》序(《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5期)
  • 《元稹集編年箋注》序(《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 《邱星作品集》序(《杜牧文學成就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 何金銘《樂在傻等》序(《杜牧文學成就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 《王鋒舊體詩選》序(《陜西日報》2003年7月6日)
  • 《中國詩歌理論史》序(《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 《三馀詩詞選》序(《中華詩詞》2006年01期)
  • 《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序(《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 《鵬翔無疆——〈莊子〉文學研究》序(《長江學術》2006年03期)

  四、雜文

  • 論于右任詩的創(chuàng)新精神(《人文雜志》1984年03期)
  • 研究韻文,開創(chuàng)一代新詩風(《中國韻文學刊》1987年創(chuàng)刊號)
  • 論素質教育與中華詩詞進校園(《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 霍松林治學錄(《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 絕句“易作而難工”(《中華詩詞》2002年04期)
  • 古典文學與素質教育(《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 試作新聲新韻律絕的體驗和感想(《中華詩詞》2004年01期)

  五、詩賦

  • 伏羲祭文(1988年端陽節(jié)為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作)
  • 論唐人小賦(《文學遺產(chǎn)》1997年01期)
  • 香港回歸賦(《運城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 奧旗含笑選北京(自由詞)(《中華詩詞》2002年01期)
  • 詩圣頌——為偃師杜甫紀念館作(《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焉耆| 台前县| 无锡市| 香港| 辽宁省| 绥滨县| 喀喇沁旗| 木里| 南岸区| 灵川县| 开阳县| 伊宁县| 虹口区| 云安县| 洞头县| 建阳市| 长垣县| 彩票| 浠水县| 汉源县| 咸阳市| 鹤庆县| 丘北县| 天气| 府谷县| 于都县| 保亭| 时尚| 分宜县| 视频| 虎林市| 西城区| 宝应县| 巴彦淖尔市| 乐都县| 长乐市| 米易县| 北辰区| 常德市|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