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很熱 能否帶來佳作
王立平:詩詞格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能夠了解、欣賞格律,甚至按照格律創作一些詩詞,這些都能體現中國人的文化身份。但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應該根據時代的要求作一些變化。比如我的作品《駝鈴》中,有兩句歌詞“默默無語兩行淚,耳邊響起駝鈴聲”,它有一些古典詩詞的元素,同時又有新體詩通俗易懂的特點。不能片面認為,舊體詩雅,新體詩俗,雅俗不是手段,是一種境界。
說到當代詩詞的創作和研究,我覺得應該注重和音樂、音樂文學——歌詞相聯系。本來詞就是唱的,既然是詞,就要能唱。我們國家現在有兩支龐大的隊伍,一支是寫詩、寫詞的,但這里的詞不是為譜曲和演唱的。另一支是專寫歌詞的,主要是為譜曲和演唱創作歌詞。兩支隊伍都很龐大,都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但兩者相互很少溝通,盡管有人橫跨兩界,但對于兩個界別來說,甚至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原本詞之所以講究格律,講究平仄,是為了歌唱,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曲調。因為當時沒有科學的記譜法,也沒有記錄音樂旋律的技術手段,音樂失傳了,便只剩下了不同格律、而沒有旋律的詞。可能也是因為沒有許多作曲家為之譜曲,便形成了后來按格律填寫的詞卻往往無曲調可唱。而專門為歌唱而寫歌詞的卻脫離了詩詞界。我希望能改變當前不正常、不合理的局面,給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讓更多好的作品不斷涌現,服務人民大眾,謳歌偉大時代。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