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很熱 能否帶來佳作
押韻、平仄、對仗……辯證看待詩詞的格律,中國的詩詞應該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要提高當代詩詞作品的質量,詩詞就要回歸教育,注重和音樂相聯系
趙仁珪:中國的古典詩詞講究格律。對初學者而言,格律的確對遣詞造句有束縛,但中國語言詞匯豐富,經過一段時間的創作實踐,做到詩詞符合格律并不太困難。而且格律本身就具有一種形式美,是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特點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名句,其本身意思未必多高妙,但僅僅是平仄對仗之美,就可流傳后世。說格律詩是“戴著鐐銬跳舞”,但如果運用得好,“鐐銬”就可變成“紅綢”、“長袖”。從這個角度看,如當代詞家葉嘉瑩所言:作好新體詩比作好舊體詩難。
要提高當代詩詞的創作水平,需要進一步回歸教育。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為例,小學教材六年只選了28篇詩詞,初中三年選了48篇,而高中三年只選了11篇,數量不多,且以絕句為主。在高等教育中,絕大部分高校的中文專業都未把詩詞格律納入教學之中,致使中文系畢業生都不懂詩詞格律知識。現在有很多的詩詞愛好者,有些水平還相當高,但如果問他何以如此,大多數人回答都是因業余愛好,基本沒有人回答是得益于學校教育。這種現象很值得我們深思。要想繼承傳統文化,繁榮詩詞事業必須以人為本,必須有相當專業水平的人作為骨干隊伍。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教育入手。